admin 发表于 2012-2-14 16:45:00

<br/><br/><br/><br/><br/><br/>

admin 发表于 2012-2-14 16:46:00

这把是Monch型的潘慧真吉他,红松面板,巴西玫瑰木背侧板。

liefchen 发表于 2012-2-14 20:19:00

&nbsp;什么是Monch

admin 发表于 2012-2-14 21:12: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iefchen</i>在2012-2-14 20:19:00的发言:</b><br/>&nbsp;什么是Monch </div>
<p>就会仿他的叔叔制作的吉他。</p>

自在 发表于 2012-2-15 03:37:00

巴西玫瑰木真美

清无风 发表于 2012-2-15 22:05:00

这种吉他的音色听起来有别于许多我熟悉的传统琴,似乎具有非常好的平衡度和清晰度,动态很大。

admin 发表于 2012-2-16 16:04:00

<p><font size="3" face="Verdana">半世积淀 醇美佳作</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德国吉他制作大师科雅·潘慧真--Kolya Panhuyzen</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和大师的缘起</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虽然很早就听说过科雅·潘慧真,之前也曾经弹过他制作的吉他,但在2011年底之前,我与这位在吉他制作界享有盛誉的大师一直没有机缘建立联系。尽管没有合作关系,但是我很喜欢他的吉他,一直认为它是西班牙式传统吉他中的佼佼者。认识科雅·潘慧真有些偶然,去年底,曾经接受过他指导的诺华克先生(Sascha Nowak)先生来信,跟我提到他的老师科雅·潘慧真先生有意在大中华区寻找一位合作伙伴,诺华克问我是否愿意跟这位大师联系一下。我说我非常乐意认识潘慧真先生,至于合作,可以等我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再谈。过了两天,潘慧真先生给我写了一封长信,详细介绍了他自己以及他的吉他,他真诚地问我是否愿意作为他的代理人,在大中华区介绍他的吉他。在确定他于中国已经没有代理商之后,我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请。</font></p>
<p><font size="3" face="Verdana">  要很准确地说潘慧真是哪国制作家,回答起来似乎总是令人感到犹豫。他1941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正值上世纪世界最黑暗的年代,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整个欧洲陷入了硝烟之中。但是战争并没有破坏他的家庭的良好艺术氛围。他的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吉他演奏家,一家人在茶余饭后围在客厅聆听他父亲的演奏,是这个家庭最温馨的时刻。而科雅儿时更是常在他父亲演奏的塔雷加、索尔等大师的音乐中安详入梦。科雅具有很高的音乐天分,尤其是歌唱,他喜欢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他的童年时代便在这样一种良好的音乐环境中渡过,而吉他音乐、吉他那温暖如幻的音色更是深埋于他的灵魂深处。1945年,二战结束,德国战败,整个国家变成一片废墟,他的父母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教育环境,举家乔迁到荷兰,1954年又移民到加拿大并定居。科雅年轻时代对艺术非常着迷,在多伦多大学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之后留在学校任教了几年时间。因此,他应该是德裔加拿大人。在他的吉他上,产地有时候显示“德国”,有时候显示“加拿大”,这取决于他在哪个国家制作了这把琴。</font></p><font face="Verdana">
<p><br/><font size="3">师事名师 </font></p>
<p><font size="3">  1965年,科雅的叔叔,著名吉他制作家埃德加·蒙奇(Edgar Moench)也移民到加拿大并在多伦多设立了作坊。那时,蒙奇已经是一位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制作大师,布里姆,威廉斯和莫雷诺等演奏大师都曾经使用过这位制作大师的吉他。直到1971年,蒙奇一直在多伦多工作和生活。</font></p>
<p><font size="3">  正是蒙奇的到来改变了科雅的一生。童年时代与吉他音乐的渊源加上蒙奇精巧的制作艺术,激起了本来就立志成为艺术家的科雅对吉他制作的强烈兴趣。在蒙奇移民加拿大的六年时间里,蒙奇的作坊几乎成为科雅的第二个家。只要有时间,科雅就来到作坊,悉心观察叔父的制作,同时帮忙制作一些吉他的部件,而蒙奇也将其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位聪颖、勤奋的侄儿。在科雅学习制作的前三年,他努力学习木工技巧以及吉他制作的精髓,但他觉得自己尚未具备制作一把能达到他的声学预期的吉他的能力,直到三年之后,他才动手制作了第一把完整的吉他,那是1967年。这把琴得到了叔父的好评,在进行一些改进之后,他于次年又制作了两把吉他。这几把早期作品得到了蒙奇的肯定,但科雅明白,这仅仅是开始。</font></p>
<p><br/><font size="3">十年磨一剑</font></p>
<p><font size="3">  1973年,蒙奇回到德国,自知在制作上尚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科雅跟随叔父来到德国,作为他的学徒,继续在叔父的作坊里工作、学习了两年。这是关键的两年时间,科雅终于制作出令他满意的音乐会吉他,但此时他还未决定成为职业制作家,直到1975年,在制作上已臻成熟的科雅回到加拿大,才决定设立自己的作坊,将毕生投入吉他制作事业,从此成为一位职业吉他制作家。从1965年科雅开始学习制作到1975年设立自己的独立作坊,科雅花了整整十年时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科雅是一位完美主义者,对吉他制作艺术有着近乎苛刻的追求,这与中国古人“十年磨一剑”的精神高度契合。</font></p>
<p><font size="3">  科雅设立自己的作坊之后,他的作品很快获得了国际知名度。他的早期作品(大约前一百把吉他)大多为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的职业演奏家及爱好者所收藏。之后,他的作品更是遍及世界各地。</font></p>
<p><font size="3">  蒙奇于1977年去世,他的作坊也随着他的去世而关闭。从1992年开始,科雅决定延续叔父的作坊,他每年冬季都在德国,在叔父以前的作坊制作吉他,而夏季则留在加拿大制作。如今已经是2012年,科雅专职从事制作吉他已经长达37年时间,如果从1965年他开始追随叔父学习制作开始算起,那么,他的吉他制作生涯已经长达47年,几乎长达半个世纪。在独立制作家中,他的年制作量是最少的其中一位。。许多制作家习惯于同时制作几把吉他,而科雅总是逐把制作,每年仅仅制作7-8把手工吉他。目前他的制作重心一直在德国。他还是以最高的热情与智慧精心制作每一把吉他。</font></p>
<p><font size="3">制作理念和追求</font></p>
<p><font size="3">  科雅在制作上体现出令人赞叹的完美主义精神,但对制作细节的专注并没有使他成为一位保守主义者,相反,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艺术家。他试验了许多不同形体、不同内部结构以及各种不同材料组合的吉他。早年他从他的叔父那里继承了著名的“蒙奇”型号吉他并加以改进,这款吉他有5根音梁,素以温暖、深沉而富有内涵的音色著称。他自己又开发了拱形面板、内设七根音梁的吉他,这种吉他的声音更具有凝聚力,音色透明而富有光泽。科雅非常重视吉他的“歌唱性”,这可能跟他小时候喜欢唱歌有关系。他认为一把优秀的吉他应该具有类似人声的发音特点,必须是纯净、透彻、凝聚、辉煌且富于变化。他还以实证主义的精神试验并推翻了某些“特殊组合”,比如,用白松、红松两种不同的材料结合起来制作吉他的面板,虽然有些制作家相信这样能获得某种兼具白松、红松音色特点的声音,但是科雅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这样做出来的吉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无论是五根音梁还是七根音梁,科雅都通过无数的实验确定音梁的位置、尺寸、重量。对于背板材料,科雅也做了广泛的实验,目前他主要使用印度玫瑰木、巴西玫瑰木、枫木和Zyricote(一种产于中美和墨西哥的木材,具有很高的硬度以及绚丽的外观)。</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 size="3">名家们对科雅吉他的评价</font></p>
<p><font size="3">  他的为许多第一流的吉他演奏家所推崇,使用科雅·潘慧真吉他录制的唱片数以几十计,或许您平常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经意中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br/>以下是部分使用科雅吉他的职业演奏家、教育家:<br/>Maroje Brcic,<br/>Jury Clormann,<br/>Carlo Domeniconi,<br/>Zoran Dukic,<br/>J鰎g Falk,<br/>Giovanni Grano,<br/>Pia Grees,<br/>Ralf auf der Heiden,Helmut <br/>Jasbar,Hubert K鋚pel,<br/>Dale Kavanagh,<br/>Thomas Kirchhof,<br/>Matthias Kl鋑er,<br/>Branimir Krstic,<br/>Tatjana Kukoc,<br/>Ceca Madzarevic,<br/>Jens Müller,<br/>Krzysztof Pelech,<br/>Sonja Prunnbauer,<br/>Reto Spirig,<br/>Harald Stampa,<br/>Nathasja van Rosse,<br/>Laura Young,<br/>Raphaella Smits<br/>……</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br/><font size="3">  如果您觉得这么名单太长,有些名字又不是那么熟悉的那话,那么,单单这几位就足以确立他在国际制作界的稳固地位:</font></p>
<p><font size="3">◆Carlos Domeniconi,德国著名吉他演奏家作曲家,他的名作《科庸巴巴》在吉他界可谓家喻户晓。<br/>◆Kubert K鋚pel,德国著名吉他演奏家教育家,他的弟子包括Zoran Dukic和Esther Steenbergen等世界著名演奏家。<br/>◆Zoran Dukic,这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吉他大师,曾获得10几个国际大赛的冠军,科雅吉他是Dukic使用的三种吉他之一,另外两种是法国的Friederich还有荷兰的Vowinkel。<br/>◆Dale Kavanagh,德国著名吉他演奏家,她和丈夫组成的二重奏小组Amadeus Duo是世界最著名的重奏组合之一。</font></p>
<p><font size="3">以下则是一些演奏家对科雅吉他的评价:<br/>◆Dale Kavanagh:<br/>“我的(科雅)潘慧真吉他音色温暖,反应敏捷,具有极佳的延音、深度和力量”</font></p>
<p><font size="3">◆Hubert K鋚pel <br/>“(科雅)潘慧真吉他非常敏感,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且具有丰富的泛音,我能在这些琴上描绘我理想中的音乐图画。”</font></p>
<p><font size="3">◆Nathasja van Rosse<br/>“很有个性的吉他,令人无法抗拒!”</font></p>
<p><br/><font size="3">◆Laura Young <br/>我的(科雅)潘慧真吉他比我弹过的任何吉他都具有更多的性格特点、深度和以及更优美的音色。它是吉他中的稀世珍品,很难找到一把像它一样能够在每个音乐细节上体现出如此丰富的人性的吉他。</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 size="3">◆ Helmut Jasbar </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 size="3">吉他伴隨我一生。他為我做的第一把吉他,我帶著它從古巴到阿拉斯加還有到南非,它都"幸存"下來。他吉他的音色是獨特的,如絲的聲音; 我做為一個演奏家以及作曲家,做一個合適的補充, 它是多重的音色,像詩一樣的,還有可塑性高的聲音。Panhuyzen吉他,比你更了解你的需要。</font></p>
<p><br/><font size="3">◆ Sonja Prunnbauer</font></p>
<p><font size="3">Kolya 的吉他伴隨我將近20年,陪我走過在各大洲的巡迴演出.我對他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從來沒有失望過. 就算是在寒冷乾燥的芬蘭,或是在高溫潮濕的亞洲,它一樣展現出它柔和的聲音.我可以用這個樂器,用我自己的演奏方法實現所有的音色,特别是表现浪漫乐派的作品。</font></p>
<p><font size="3">◆ Jury Clormann</font></p>
<p><font size="3">Kolya Panhuyzen的吉他,是非常少數人們可以在吉他的聲音上感覺,感受,和聽到製琴者(吉他製作者)的吉他。</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 size="3">◆</font><a href="http://www.peterfang.com/guitarmaker/guitarmaker_a-z/guitarmaker_p/panhuyzen/panhuyzen_purchase.htm"><font size="3">科雅 潘慧真吉他订购</font></a></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 size="3">&nbsp;</font></p>
<p></font><font size="3">&nbsp;</font></p>

admin 发表于 2012-2-16 18:58:00

<p>跟大家分享一下吉他岛引进的第一把潘慧真吉他的用户的反馈,他在买这把吉他之前有一把已经弹了七八年的白松面板vowinkel 2a 吉他。</p>
<p>&nbsp;</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日期<span lang="EN-US">:2012/2/15<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36:54&nbsp;<br/></span>在么<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7:04&nbsp;<br/></span>在<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7:24&nbsp;<br/></span>这两天试琴了吗<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37:48&nbsp;<br/></span>弹了<span lang="EN-US">45</span>个小时<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8:05&nbsp;<br/></span>四十五个小时?<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38:27&nbsp;<br/></span>不是啊<span lang="EN-US">&nbsp;4&nbsp;5</span>个小时<span lang="EN-US">&nbsp;</span>呵<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8:32&nbsp;<br/></span>哈哈<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8:45&nbsp;<br/></span>我以为你废寝忘食地弹<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39:09&nbsp;<br/></span>手也吃不消啊<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9:18&nbsp;<br/></span>弹起来感觉如何<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39:24&nbsp;<br/></span>很好<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39:32&nbsp;<br/></span>手感非常好<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39:45&nbsp;<br/></span>品弦距低得难以置信<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40:05&nbsp;<br/></span>是的<span lang="EN-US">&nbsp;</span>真的很低<span lang="EN-US">&nbsp;<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40:26&nbsp;<br/></span>声音也很好<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40:36&nbsp;<br/></span>这只是刚刚开始<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40:41&nbsp;<br/></span>会越来越棒的<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40:52&nbsp;<br/></span>清晰度和音乐性果然不是<span lang="EN-US">2A</span>能比得<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41:04&nbsp;<br/></span>嗯<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41:51&nbsp;<br/></span>有时间尽可能多弹<span lang="EN-US"><br/></span>灵风<span lang="EN-US">&nbsp;22:41:55&nbsp;<br/></span>低音很有力<span lang="EN-US">&nbsp;</span>很敏感<span lang="EN-US">&nbsp;</span>一碰就有<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42:08&nbsp;<br/></span>今后尝试换上不同的琴弦试试效果<span lang="EN-US"><br/></span>吉他岛<span lang="EN-US">&nbsp;Peter&nbsp;22:42:21&nbsp;<br/></span>现在吉他上用的是<span lang="EN-US">Hannabach&nbsp;815</span></span></p>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2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lang="EN-US">日期:2012/2/15<br/>灵风 22:36:54 <br/>在么<br/>吉他岛 Peter 22:37:04 <br/>在<br/>吉他岛 Peter 22:37:24 <br/>这两天试琴了吗<br/>灵风 22:37:48 <br/>弹了45个小时<br/>吉他岛 Peter 22:38:05 <br/>四十五个小时?<br/>灵风 22:38:27 <br/>不是啊 4 5个小时 呵<br/>吉他岛 Peter 22:38:32 <br/>哈哈<br/>吉他岛 Peter 22:38:45 <br/>我以为你废寝忘食地弹<br/>灵风 22:39:09 <br/>手也吃不消啊<br/>吉他岛 Peter 22:39:18 <br/>弹起来感觉如何<br/>灵风 22:39:24 <br/>很好<br/>灵风 22:39:32 <br/>手感非常好<br/>吉他岛 Peter 22:39:45 <br/>品弦距低得难以置信<br/>灵风 22:40:05 <br/>是的 真的很低 <br/>灵风 22:40:26 <br/>声音也很好<br/>吉他岛 Peter 22:40:36 <br/>这只是刚刚开始<br/>吉他岛 Peter 22:40:41 <br/>会越来越棒的<br/>灵风 22:40:52 <br/>清晰度和音乐性果然不是2A能比得<br/>吉他岛 Peter 22:41:04 <br/>嗯<br/>吉他岛 Peter 22:41:51 <br/>有时间尽可能多弹<br/>灵风 22:41:55 <br/>低音很有力 很敏感 一碰就有<br/>吉他岛 Peter 22:42:08 <br/>今后尝试换上不同的琴弦试试效果<br/>吉他岛 Peter 22:42:21 <br/>现在吉他上用的是Hannabach 815<br/>日期:2012/2/15<br/>灵风 22:36:54 <br/>在么<br/>吉他岛 Peter 22:37:04 <br/>在<br/>吉他岛 Peter 22:37:24 <br/>这两天试琴了吗<br/>灵风 22:37:48 <br/>弹了45个小时<br/>吉他岛 Peter 22:38:05 <br/>四十五个小时?<br/>灵风 22:38:27 <br/>不是啊 4 5个小时 呵<br/>吉他岛 Peter 22:38:32 <br/>哈哈<br/>吉他岛 Peter 22:38:45 <br/>我以为你废寝忘食地弹<br/>灵风 22:39:09 <br/>手也吃不消啊<br/>吉他岛 Peter 22:39:18 <br/>弹起来感觉如何<br/>灵风 22:39:24 <br/>很好<br/>灵风 22:39:32 <br/>手感非常好<br/>吉他岛 Peter 22:39:45 <br/>品弦距低得难以置信<br/>灵风 22:40:05 <br/>是的 真的很低 <br/>灵风 22:40:26 <br/>声音也很好<br/>吉他岛 Peter 22:40:36 <br/>这只是刚刚开始<br/>吉他岛 Peter 22:40:41 <br/>会越来越棒的<br/>灵风 22:40:52 <br/>清晰度和音乐性果然不是2A能比得<br/>吉他岛 Peter 22:41:04 <br/>嗯<br/>吉他岛 Peter 22:41:51 <br/>有时间尽可能多弹<br/>灵风 22:41:55 <br/>低音很有力 很敏感 一碰就有<br/>吉他岛 Peter 22:42:08 <br/>今后尝试换上不同的琴弦试试效果<br/>吉他岛 Peter 22:42:21 <br/>现在吉他上用的是Hannabach 815<br/>灵风 22:42:33 <br/>我就感觉高音好像还没完全出来 <br/>吉他岛 Peter 22:43:02 <br/>嗯,还要再弹弹,毕竟它还是全新的吉他。所谓开声,其实改善最明显的是高音。 <br/>灵风 22:43:37 <br/>高音现在还有一点薄的感觉&nbsp; <br/>吉他岛 Peter 22:43:59 <br/>高音部分的力量也还不错吧? <br/>灵风 22:44:35 <br/>很好&nbsp; <br/>灵风 22:44:51 <br/>清晰度没话说 <br/>吉他岛 Peter 22:45:41 <br/>嗯,其他的就让它慢慢改善,同时,您的弹奏方法跟它也有个磨合的过程,尽可能找出它的特点并驾驭它。<br/></span></span></p>

lishui151 发表于 2012-2-16 20:23:00

试听了一下音频,好琴啊!各频段都那么优秀,真期待能够拥有一把.

小巷深处 发表于 2012-2-17 13:19:00

师傅来了,徒弟的琴怎么办?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Kolya Panhuyzen音乐会古典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