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吉他演奏家 吉他制作家 吉他论文 唱片评鉴 录像资料推荐 关于版主 六弦聊斋 网络资源 网站地图

 

我与吉他—杨雪霏(二)

版主与杨雪霏
在那次办得非常成功的国际艺术节上,我觉得自己很出风头,唯一我这么一个10岁的小孩到处收到瞩目和赞扬,回来后又接受了西班牙大使的赠琴,第二年参加"牡丹杯"全国吉他大赛拿了第二名(当时的第一名是方仁俊,两人演奏的曲目都是巴利奥斯的《大教堂》。版主注),去了香港。再下来的89年又去了日本。可以说从那时参加艺术节开始了我的音乐艺术生涯,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认识了吉他,才开始了我漫长的了解、喜爱并决定以他为伴的历程。我常常感叹这件小小的乐器在经历了那么悠久坎坷的历史后仍有如此强劲、如此活跃的生命力和无穷的发展潜力。他那么柔和,可供大众娱乐消遣,也可让你为探索艺术付出艰辛,把你送进高高的音乐神殿。他的世界是那么大那么奥妙。那六根纤细的琴弦能弹出那么多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即使现在我已经见识了那么多,但时常还会惊叹"吉他还能发出这样的音响啊!吉他还能这样弹啊!"吉他就是这样,开始你可能觉得他的声音小,太温和,不能像钢琴小提琴那样"抢耳"。但是,慢慢地,你就会越来越感受到他的无穷魅力。当你弹奏吉他时,你必须怀抱着他,就像抱着你的爱人,你的心脏紧贴着他,你用你的肉体而不是弓子那样的媒介在他身上发出声音,你会觉得那声音是那么亲切,能钻进你的内心深处,融进你的灵魂,你会觉得他是一个可以随时随地地陪在你身边的伴侣。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吉他的原因吧。
1990年.我走到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父母希望我一边就读保送的市重点中学一边学琴,而陈志老师认为我要继续学琴只能上音乐学院附中。有很长时间,我觉得父母不支持我,哪里能够明白父母爱护孩子的苦心。那时各文艺团体、院校都没有吉他专业,吉他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气候,父母要为我的出路着想,怎么愿意让我冒险从事被人们认为是"玩具"的吉他事业呢?那时我作了坚决的选择-上附中,将来就弹吉他!
版主与杨雪霏(两把吉他为Smallman, Vowinkel)

经过陈老师忙着跑关系和父母思想斗争的辛苦后,我终于成为全中国第一个吉他专
业的学生(现在杨雪霏在世界最高级音乐学府之一的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继续深造。版主注),现在我大学四年级了,从附小到大学已经有了10个吉他学生,当不断有人在询问我是什么专业时,他们非常惊讶于我的答案;当我背着装着吉他的漂亮琴盒走在街上时,还常有人说:"嗬!大提琴。"
我在音乐学院学习这十年不但是中国吉他事业迅速发展的十年,也是我自己成长变化的十年。
我从一个被家人逼着弹吉他的小孩长成现在与吉他为伴的大姑娘。因为吉他,我尝到欢乐、成功、失败、彷徨、无奈、压抑、痛苦……。在痛苦的时候,我甚至悔恨 自己当初碰上了吉他,选择了吉他。现在我才知道在付出了代价后,我也收获了我的音乐。
感谢吉他,他让我感受了真正的人生。(全文完)

上一篇>>>

编后: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知道大家有何感触。杨雪霏从一个黄毛小丫头,终于成为一位古典吉他公主。最近,我有机会多次欣赏她的演奏,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的音乐比我去年在厦门看到的更加成熟、深刻,技术更加稳定从容。多把世界一流的吉他在她手里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布里顿的《夜曲》曾经是我最不喜欢的作品之一,但是,这次听了她的演奏之后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杨雪霏对于吉他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家在欣赏她的文章时或许注意到,杨雪霏称呼吉他为“他”,在她的眼中,吉他不是一件乐器,而是一位伴侣,可以和她说话的忠实伙伴。

也许,杨雪霏今后的路会比以前更加艰辛,但是,我坚信,她必将成为最优秀的音乐家,让我们一起为她祝福吧。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版主推荐的性价比最高的世界著名古典吉他:
◆ 按品牌查询>>>


美国吉他制作家
Randy Reynolds

荷兰吉他制作家
Otto Vowinkel

德国吉他制作家
Sebastian Stenzel

西班牙吉他制作家
Antonio Picado
西班牙吉他制作家 Aparicio
加拿大吉他制作家
Mikhail Robert
西班牙吉他制作家
John Ray
澳大利亚著名吉他制作家
Ian Kneipp

更多推荐>>>



交换连接
◆ 图片连接:
  
◆ 文字连接:
  吉他岛-古典吉他和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胜地。
    
请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