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吉他—杨雪霏
曾经有许多人问我:小时候怎么学上吉他?是啊,直到现在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学钢琴、小提琴,很少人会想到吉他。在人们印象中,吉他似乎不是一件正式的高雅的乐器,只有社会青年才会于之为伴,想我这样一个女孩怎么会学上吉他?学了这么多年?还出了些成绩?还以此为专业?人们自然好奇。
其实我学吉他实在是阴错阳差,现在人们夸赞我成熟稳重,哪里想到小时的我淘气到让大人们发愁,妈妈想让我学习一种乐器使我能够专心地、持续地做事情。那个年代社会上正流行手风琴,妈妈本想让我跟她教音乐的同事陈长玲老师学手风琴,正好多才多艺的陈老师要在学校办一个吉他兴趣小组,就劝我妈妈让我参加她的兴趣小组,这样我就成了小组四、五年级小孩中唯一的二年级孩子。现在想起来在1984年,能够碰到一个喜欢并想教吉他的老师真是有缘分。
那时妈妈告诉我要学吉他时,我连“吉他”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更不知她是个什么样子。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走在学校附近那条林荫小道上,我兴奋地问妈妈:我要学的那样东西什么样来着?爸爸花20元钱把商店里最后一把儿童吉他买回家,我总忍不住打开盒子去看看她,用手拨弄她的弦,这件曲线优美的乐器就发出柔和的声音,真实好玩。现在我拥有非常昂贵的名琴,但是那把简陋的小琴已经被我永远保存起来。
说实话,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陈长龄老师意识到我需要有更全面的发展就不能只跟她学,于是两年后她把我送到她的老师张士光先生那里。在跟张老师学习的几个月期间,我参加了一位美国专家的讲座,这位专家听我弹完后说:“如果你有个好老师,你就会成为一个一流的演奏家。”那时,九岁的我并不明摆这句话的涵义,还奇怪为什么他讲得这么少。但是从那时起,我心里开始萌生一种理想:将来我要做一名演奏家!
接下来,1987年是我的“里程碑年”。3月,陈长龄老师从报上看到5月将举行首届中国国际吉他艺术节,希望我参加,但报名要求的曲目我都没有弹过,于是,她想方设法带我找到艺术节的发起人陈志老师。还记得第一次去他家见面时,陈志老师温文尔雅地与我们交谈,但我还是很害怕、紧张,总觉得他高高在上的。多年以后回想这件事,他就笑我刚去时“木”得一句话都不敢说。那次陈志老师听我弹琴后说我像一列出轨的火车,必须从头改方法,然后再看看是否教我,能否上艺术节。从那以后我就成为了他的学生。一晃12年过去了,人们在回首往昔时,真是感叹岁月如梭。我已从他最小的学生成为最大的师姐,但直到现在我才又深一层地体会到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影响竟然如此深远、持久。(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