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吉他演奏家 吉他制作家 吉他论文 唱片评鉴 录像资料推荐 关于版主 六弦聊斋 网络资源 网站地图

 

  欧洲音乐、吉他之旅(五)拜访Vowinkel作坊、欣赏《马太受难曲》现场音乐会

  第二天一早,Vowinkel先生在家里亲自下厨为我做了一顿丰盛的早餐。他一再表示很遗憾没有时间为我做晚餐,我则跟他开玩笑说,带点遗憾离开的话,我会更早回到阿姆斯特丹的。

  Vowinkel先生的作坊离家很近,走路莫约10分钟。作坊是一座典型的荷兰小屋,它的屋顶形状就是Vowinkel先生1a琴头的设计灵感来源。荷兰的建筑的风格举世无双,许多古老建筑的正面都具有一面独特的“山墙”,山墙形态各异。在世界各地,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城市像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那样,具有种类如此繁多的山墙了。古代荷兰商人们的竞争已经超过了商业范畴,在艺术上也力图争个高低,因此他们在房屋的造型、装饰上自然就会狠下功夫,创造出这些别具一格、典雅古朴的墙体,成为荷兰建筑的典型。吉他制作家们如果要设计琴头,那么阿姆斯特丹的山墙将是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山墙上的窗户、大门也值得游客不时驻步观赏,许多窗户点缀着盛开的花朵,门框环绕着藤本的玫瑰花,古老的建筑因这些花朵而年轻、温馨。Vowinkel先生1a的音孔饰圈图形是由阿姆斯特丹城市标志组成的,标志上的三个“X”分别代表“勇敢”、“坚持”和“同情心”,这是Vowinkel先生奉为座右铭的信条,他通过他的吉他,将它们传递到世界各地的吉他爱好者手中。一条运河从作坊前静静流过,除了悠然漫步的路人和运河上盘旋的鸥鹭,这里显得特别静谧,一把一把手工精心制作的Vowinkel先生吉他便是在这种环境中诞生。

  步入作坊,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木材香气扑面而来,从作坊内木料、工具的陈列就可以看出Vowinkel先生是一位非常有条理且有艺术修养的制作家,各种工具整齐地悬挂在工作台后的木墙上,排列除了方便使用外,还别具美感。Vowinkel先生热爱吉他制作事业,制作吉他更多是他的爱好而不仅仅是工作。他的作坊显然又是一个“Otto Rules”的世界,在这里,Otto Vowinkel先生大显身手,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还为为数众多的吉他演奏家、爱好者带来美好的乐器。Vowinkel先生吉他是传统的,但不属于任何一种已知的声音类型,他的声音美学概念超凡脱俗,甜美而不媚俗,清晰而不冷漠,强劲而不粗暴,热情而不张扬。昨天在他家,我看到几十张用他的吉他录制的唱片。一位制作家能有这样的荣誉,太值得欣慰了。

  他拿出一块已经粘上音梁的面板,以及一把正在制作中的半成品吉他,跟我说明他最近的设计。讲到他所热爱的制作,他的眉宇之间顿时充满喜悦和自信,就像一个小孩跟别人介绍他心爱的玩具似的。他从早期的设计和追求说起,直到近年来的概念。他曾经跟我说他的第一把吉他非常糟糕,那是他根据Slone的制作书,依葫芦画瓢制作的。他至今还保留这把吉他,一则作为纪念,一则作为鞭策。这把吉他说明了一个道理,仅靠图纸是无法做出一流乐器的。现在的Vowinkel先生吉他已经是很成熟的乐器,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每一个改进的机会。应该说,Vowinkel先生制作吉他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除了他个人的才智和修养外,他的太太以及许多好朋友都是一流的演奏家,能给他许多宝贵的意见。他也是一位非常开明的制作家,和许多制作同行还是至交,非常重视和同行的交流。今天大家听到的“Vowinkel先生之声”并不是他闭门造车主观臆想出来的,而是糅合了许多演奏家想法和追求而逐渐形成的。虚怀若谷的制作家似乎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威廉斯在接受《音乐杂志》采访时曾说:“我常发现,我应制作者的请求试弹他们的新吉他,当我向他们说出自己对该吉他优缺点的看法时,他们便开始和你争论,试图说服你,他们的吉他比你说的要好。”显然,Vowinkel先生不属于威廉斯所说的这类制作家,否则他不会取得今天的成就。

  Vowinkel先生还是个木材“发烧友”,之所以这么形容他,是因为我发现他购买材料已经上了瘾。在他的作坊里,单单巴西玫瑰木背侧板就有400多套,此外还有大量的印度玫瑰木、马达加斯加玫瑰木、可可波罗。许多面板材料看起来已经存放了许多年,都已经发黄了。Vowinkel先生说这些材料够他制作一辈子吉他了,但是每当他看到上等的木材,仍忍不住要买下。他自豪地地向我展示了上百套巴西玫瑰木板材,直到他累得有点搬不动为止。我很诧异他手头还有那么多品质第一流的正切巴西玫瑰木。我和Vowinkel先生认识十多年,我发自内心地喜欢他的吉他。他的吉他有许多我所喜欢的特制,用它表达音乐,总是觉得非常放松。但是遗憾的是我总是没能留住他的吉他,各地的琴友到我这里试琴,往往迫不及待地拿走它们。今年,我请他为我制作一把25周年纪念版吉他,希望能将这把吉他一直留在身边。在他向我展示材料的同时,我也为自己挑选了两套我非常喜欢的正切巴西玫瑰木背侧板,一套用在周年纪念版上,一套用在标准型号上。Vowinkel先生在我挑选的材料上标上了我的英文名。当然,选择这样的材料,我也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因为他买进这样的木材本来就贵了许多。至于面板,我就不需要自己挑选了,那都是他精心从木材上那里选购的,我完全信任制作家的选择。

  作坊内有一把已经做好的白松面板吉他和一把红松面板吉他,都是早有人预定的。有一把快完成的吉他是杭州的一位琴友预定的,这位琴友当时也指定了正切的巴西玫瑰木。Vowinkel先生很高兴地告诉我,一位近年来冉冉升起的新秀Sanel Redzic(2005年维也纳国际吉他大赛及许多国际吉他大赛的冠军得主)又找他订了一把新琴。Sanel和许多国际比赛冠军得主一样,都是用Vowinkel先生1a吉他折桂的。我在作坊里看到了Vowinkel先生为Sanel的新琴预备的材料,在我看来这套材料并没有特别之处,于是我跟Vowinkel先生聊起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制作家总是将最好的吉他留给职业演奏家。对此,他做了客观的分析,认为某些制作家可能是这样,历史上也曾有几个故事可以证明。比如,当塔雷加拜访托列斯时,一开始托列斯并没有拿出他最好的吉他,只有当塔雷加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时,他才拿出最好的吉他。另一个故事是塞戈维亚向曼纽尔?拉米列斯借琴时的经历,塞戈维亚也是靠实力拿到了拉米列斯作坊最好的吉他(实际上为桑托斯?赫尔南德兹制作)。这两位制作家都制作不同价格和不同品质的吉他,因此他们必然会将最好的琴留给最胜任的演奏家。而对于大多数只制作一种吉他的制作家而言,首先他们在材料控制和制作经验上都具有高度的把握性,如果他们知道如何把吉他做得最好,那么每一把吉他做出来都在那个层次上,不可能专门为演奏家制作更好的吉他。同时,他也不否认一些制作家的作品存在较大的品质差异,而这往往是由于过度追求产量造成的。购买这类制作家的吉他,就跟买彩票一样,需要靠运气。

  临近中午,管仓如约来到Vowinkel先生作坊,他带来了08年购买的德国制作家Oldiges制作的Hauser型吉他,这是一把优秀的传统吉他。昨天晚上由于时间仓促,没仔细欣赏管仓的演奏,今天在Vowinkel先生作坊,他用自己的吉他和Vowinkel先生吉他演奏了大量的乐曲,体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愧是Dukic的高足。下午我和Vowinkel先生、管仓逛了逛阿姆斯特丹市区,然后到唐人街吃了地道的中餐。

  阿姆斯特丹拥有被誉为世界三大音乐厅之一的Concertgebouw,它始建于1883年,1888年完工,以建筑华丽和音效绝佳著称。我以前到阿姆斯特丹错过了在此欣赏音乐会的机会,因此这次到欧洲之前,就拜托Vowinkel先生帮我预定音乐会门票,不论上演什么曲目都可以。我知道Vowinkel先生和这个音乐厅有很密切的联系,他致力于推广吉他音乐,每年都要在此为3位吉他演奏家举办音乐会。一位是像大卫?罗素这样具有最高国际声望的演奏家,一位是具有大师级实力,但是名气不是最大的演奏家,还有一位是吉他界的新秀,他也曾邀请我国著名吉他演奏家杨雪霏在这个音乐厅演出。但即使是提前预定,加上和音乐厅有那么好的关系,Vowinkel先生还是不无遗憾的告诉我,我在欧洲的那段时间,这个音乐厅的所有门票都订满了,这令我非常失望!直到我拉着行李箱走出家门时,接到Vowinkel先生的来电,他说:“我要给你一个惊喜,我拿到了两张位置最好的票,曲目是《马太受难曲》”《马太受难曲》?!这是我最喜欢的曲目之一啊,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意外和惊喜。我收藏了许多不同版本的《马太受难曲》唱片,但是我从没想到,这次到欧洲旅行,能在第一流的音乐厅欣赏第一流的乐团、合唱团现场演出这部作品!我到欧洲这段时间正值复活节期间,因此无论在教堂还是音乐厅,《马太受难曲》都是上演最为频繁的作品,看来我的运气真的不错!

  《马太受难曲》是巴赫的五部《受难曲》之一,全曲共有78首分曲,现场演出大约需要4个小时。整部作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35首,描述了耶稣被犹大出卖和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43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被埋葬到复活等场景。巴赫去世后,他的作品曾有70多年时间不受重视,甚至逐渐为世人所遗忘。1829年,时年仅仅20岁的门德尔松力排众议,亲自指挥了《马太受难曲》,自那以后,巴赫的音乐获得了新生,重新得到重视,这距离巴赫创作这部作品正好一百年时间。因此《马太受难曲》对于巴赫音乐爱好者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部作品使用了3个合唱队(其中一个是男童合唱队)、两座管风琴和在当时编制相当大的管弦乐队。可能受当时风起云涌的启蒙运动的影响,巴赫的宗教音乐更理性地思索人与宗教、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在作品中借鉴意大利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更多地使用器乐,用人声与器乐展开协奏曲式的竞奏,这使音乐大大地增加了戏剧性色彩。这部作品的内容是虽然是宗教性的,但是音乐上在既有虔诚、崇高的精神,也具有令人柔肠寸断的世俗情感。事实上,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表现的是人神共有的正义、崇高的品质以及怜悯、期望等情感。
作为制作家的Vowinkel先生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是作为业余音乐家的Vowinkel先生似乎只有少数和他密切交往的朋友才知道。他具有渊博的音乐知识和深厚的音乐修养,并致力于古典音乐的推广,但是他在这方面总是非常谦逊低调。能和他一同欣赏音乐会是我的荣幸。

  这场音乐会果然座无虚席,但是出席音乐会的观众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年轻人寥寥无几,看来,古典音乐的衰落在欧洲也是不争的事实。值得称道的是,观众的文明程度确实很高。在国内,我听现场音乐会总是担心各种突如其来的状况发生,诸如喧闹声、手机声、照相机的闪光灯、观众恣意走动等,音乐会总是听得提心吊胆。而在国外听音乐会,绝大多数观众都会在两曲之间的短暂间歇才咳嗽、清嗓子,更不用说随意讲话或者走动了。这是我听过的最长的现场音乐会,但是也是过得最快的一场音乐会,4个小时一晃而过。无论是乐团、合唱团还是独唱音乐家的表现都是一流的,许多乐段的演绎都催人泪下,如第47曲的“Alto Aria”,无论是独奏小提琴还是独唱都感人至深;终曲“Double Chorus”更是全曲的升华,也是最美的合唱之一。此曲终了,指挥的指挥棒在空中凝固了,全场鸦雀无声,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祥和的静谧,“schlummern da die Augen ein(Thine eyes close there in slumber)”一句在脑海中轻轻荡漾。一分多钟后,前排有人缓过神来,开始鼓掌,然后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我此次欧洲之旅最有意义的一个夜晚—最好的音乐厅、最好的乐团、最喜欢的曲目,难道还有比这个更令人愉悦的经历吗?

  Concertgebouw的音效果然世界一流,容纳2000多位观众的音乐厅还能准确表现声音细节。乐曲中有许多独奏片段,声音不但非常清晰,且非常温暖。值得一提的是,《马太受难曲》还用到了一种现在已经不常见的乐器—Viola da Gamba,这是一种有品的,类似大提琴的弓弦乐器,它在乐曲的第66分曲“Aira—Base”中还充当主要的独奏乐器。

  Concertgebouw除了这个大厅还有个小音乐厅,有400多个座位,Vowinkel先生他们举办的吉他音乐会都在小厅举行。虽然大厅的音效世界一流,但要是一把吉他,声压显然不够。希望下次到阿姆斯特丹能够在小厅欣赏一场高水平的吉他音乐会。

(图片请于论坛浏览欣赏:http://www.peterfang.com/new6/dispbbs.asp?boardID=1&ID=11069)

<<<上一篇                                    下一篇>>

 

 

版主推荐的性价比最高的世界著名古典吉他:
◆ 按品牌查询>>>


美国吉他制作家
Randy Reynolds

荷兰吉他制作家
Otto Vowinkel

德国吉他制作家
Sebastian Stenzel

西班牙吉他制作家
Antonio Picado
西班牙吉他制作家 Aparicio
加拿大吉他制作家
Mikhail Robert
西班牙吉他制作家
John Ray
澳大利亚著名吉他制作家
Ian Kneipp

更多推荐>>>



交换连接
◆ 图片连接:
  
◆ 文字连接:
  吉他岛-古典吉他和古典音乐爱好者的胜地。
    
请与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