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5|回复: 2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穆特,卡拉扬,DG, 198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26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唱片名称】BEETHOVEN: VIOLINKONZERT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

【演  奏】ANNE-SOPHIE MUTTER  安娜.索菲亚.穆特

【协  奏】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柏林爱乐乐团

【指  挥】Herbert von Karajan  赫尔伯特.冯.卡拉扬

【唱片编号】DG 413 818-2

Ludwig Van Beethoven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in D major, op.61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号


  贝多芬为1806年12月23日举行的一个特定的音乐会匆匆创作的作品第61号,被普遍地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伟大的一部。几乎自从1806年12月23日在维也纳的世界性的首次上演以来,这部作品就笼罩着许多神奇的传说。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他心日中是有一个具体的独奏家的。他就是二十六岁的克莱门特(Franz C1ement),曾经是天才儿童、惊人的独奏家,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是著名的维也纳剧院的第一小提琴手和乐队指挥。这场音乐会是为克莱门特本人的一次义演。

  演奏家风格必然要影响到贝多芬为他所写的音乐,这是合乎逻辑的。他大约还求助于这位青年人在技巧上的意见。但所有的迹象都表明了贝多芬对克莱门特的意见的采纳是十分犹疑不决的,因为他留下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独奏稿本:一种看起来是他原始的构思,未受他人意见所左右;另一种则更符合习惯写法,更小提琴化;在技巧上较易演奏。仅存的贝多芬亲笔资料对这两种稿本未作最后的取舍。两种稿本和贝多芬在世时所付印的版本(分别由维也纳和伦敦出版)也不一致。

  我们知道,贝多芬一直到演出前把最后可以利用的一分钟都用在写这部协奏曲。因为他总是把他的作品改了又改,所以在他的手稿中,他留出足够的空白谱行,供给独奏部份的修改。有些地方,四行谱上都写满了他所作的修改。有一个贝多芬的朋友,他的学生卡尔.车尔尼传下来的故事说,这部总谱仅仅在举行音乐会的前两天才写完。这个故事可能是真实的。另一方面,我们常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由于总谱完成得太晚,克莱门特必需在警一场演出中视谱演奏——而且手稿上涂改得什么都有。这种说孝是不足凭信的,尤其是我们认为克莱门特一定和贝多芬在一起讨论过这部协奏曲的进展。

  这位小提琴家一定影响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部作品。他究竟有哪些特点?从一方面来看,克莱门特的声誉还未摆脱耸人听闻的杂技性表演。在演奏这部协奏曲的同一场音乐会里,他把小提琴倒过来在一根弦上演奏了他自己写的作品。但是当他高兴时,他的表演风格可以具有独特的个性,纯洁而崇高。一位和他同时代的人说:“他的演出是极其动人的,可能独有一功。他的演奏不像维奥提(Viotti)学派那样果断、粗犷有力,而是难以描绘的优美、精巧和雅致。”另外一个人说:“优美和温柔是他的演奏的主要特点。”

  这些品质都在贝多芬的音乐中反映出来。他为克莱门特写了大量的发挥技巧的乐段,也为他写了能突出他的最高超的才华的音乐。在手稿上他用法语加意大利语写了难以解释的双关语“Concerto par clemenza pour clement primo Violino edirettore al theatro a Vienna/Dal L.v.Bthvn 1806”(克莱门特[意思是宽厚]为克莱门特所写的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维也纳剧院指挥/L.v.贝多芬,1806)。

  但这次首演谈不上很成功——这也许不足为奇,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它的准备是多么地匆忙。

  只过了两年,这部协奏曲就出版了。这个版本所用的小提琴独奏部分中的贝多芬原稿不复存在。但是,我们确有专业抄谱员所抄的手稿。这个稿本就是出版时使用的;其中有许多贝多芬修改过的手迹,这说明在付印前他曾仔细地检查过。此外英国音乐家爱兰.泰生证实贝多芬也改正过这个版本的校样。因此,他一定同意独奏部分这样付印。它仍然是目前一般使用的版本。实质上,这个版本是介乎他自己最初的版本和他的更小提琴化的版本之间的折衷,但在出版的这一版本中,有些小节是重新写的。

  虽然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肯定贝多芬自己创作了最后出版的版本上的每一个音符,但要说他把这个版本的定稿委托他人代劳也是未必可能的。但是这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依然存在,就如同贝多芬的歌剧《菲德利奥》也有几种不同的版本一样。他究竟保留了多少原稿(因为他认为在艺术上,原稿更为优越),纯出于实际技巧的考虑(对具有更高超技巧的二十世纪小提琴家来说,这几乎是不必要的),又究竟保留了多少较简单的更小提琴化的版本?最使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要等到贝多芬逝去一百四十一年之后,这两种版本才与世人见面?也许,这两种版本将来有一天大家都能听得到。(由维斯巴顿的出版商布赖特科普夫与里特尔迟迟出版的贝多芬稿本主要是由两位热爱贝多芬的音乐家凯萨和赫斯着手准备的。他们为了他们的理想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使我们有机会对这一部最伟大的交响乐文献有进一步的理解。)

  无论今后我们对它有什么新的理解,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为人熟悉的传统版本将不断地保持它的青春活力。

I. Allegro ma non troppo[26:36]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


下载
  这段音乐的基本安详情绪,比起贝多芬当年有意模仿莫扎特时的作品,更接近于莫扎特的精神,这是很有趣的。第一乐章由定音鼓上的五次轻击介绍了奇妙而宁静的主部主题:



  当开头的定音鼓上的五次轻击由小提琴在升D上接过来并加以反复时,效果是惊人的。然而它们的解决是极其正常而自然的,而且这五次敲击的节奏经常在展开部中出现。


II. Larghetto[11:24]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


下载
  慢板乐章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以一个听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主题开始。接着,两只圆号和一只单簧芎芪麓娴厥捌鹫飧鲋魈猓赫馐倍雷嘈√崆僭谄渲薪恢?偶虻サ淖笆我舻幕ɑ贰F浜笫且幌盗忻篮玫谋渥唷T诔了嫉慕嵛埠投雷嘈√崆俚幕?世侄魏螅?纠终轮苯咏?牍饣浴⒒?龅幕厍?├终隆?lt;br>


III. Rondo. A1legro[10:06]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


下载
  这是一首轻松愉快的炫技性乐曲。回旋曲叠句是舞曲似的,它先在独奏的小提琴的低而深沉的G弦上,后在远远超出乐谱上端的闪耀急速走句、颤音和琶音中出现。



  这个乐章的充满着活力的自发性,由贝多芬所用的曲式结构予以加强:它是回旋曲和奏鸣曲一快板的结合。上面引用的回旋曲叠旬起到奏鸣曲主部主题的作用,而副题群及展开部则起回旋曲插部的作用。在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之后,全曲在独奏小提琴和乐队演奏的华丽结尾中结束。

 

您现在听到的是:第三乐章:回旋曲

[MP=280,70]http://202.103.6.161/mp3/uploadqolsss/Yu_beethoven_CID03.wma[/MP]

此帖转自《花瓣雨音乐论坛》,作者:独立寒秋

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5-9-26 12: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乐章的介绍有很多乱字。现把《洪恩在线》的乐曲介绍转摘如下: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http://www.hongen.com/art/gdyy/index2a.htm#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4 13:43:03编辑过]
发表于 2005-9-26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不能放了?听不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4-23 23:26 , Processed in 0.0510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