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2|回复: 0

琴剑江湖之: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4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琴剑江湖之:琴  琴隶属于乐器中一个庞大的家族,数千年来萦绕文人雅士心头的,当是古琴。古琴早在春秋就时有演奏,在魏晋时期获得巨大发展。由于文学的渲染,它颇有几分神秘色彩,在文人心中,占据着乐器之君主的地位。喜爱古琴、欣赏古琴,似乎可让自己更近于雅,故古今文人中鲜有不亲近古琴者。对于现在的文学青年,近古琴的意愿,更多是一种仰慕,可能还有点附庸风雅。有很多人听后感觉平平,便以为自己“不懂”而存沮丧,甚至自卑。但实际上,古琴作为较早出现的乐器,确有其音域、音色乃至表现力上的先天不足。   音乐对人耳的刺激是直接的,就象美色之于目、美食之于舌。随着技术的发展,较晚出现的乐器,往往有更好的整体表现力,从而使音乐更舒适、美妙。比如古筝,其音粒更清脆、激越,用古筝演奏的“梁祝”或是通俗歌曲的曲调,听来很是惬意。卡拉扬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恐怕与其追求华丽辉煌的音响效果不无关系。喜欢钢琴的人数为何胜于管风琴?因为技术的进步,发音的改善,带来了更为透彻绚丽的刺激。一般而言,相较于“古典”的自律含蓄,现代人更倾向于“浪漫”的夸张华丽。所以,现在学筝者人数远胜于学古琴者。   中国古代文人多精于音律,他们用其华彩的文学语言描述音乐。读读中国传统乐曲的曲名便可感受到:音乐文学似乎密不可分。文人用文字赋于音乐具体的含义,使音乐更易于被人理解、欣赏、传播。但音乐的语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你不能说“美哉洋洋乎”就一定是高山,“美哉汤汤乎”就一定是流水。高山、流水只是其意境之一,它完全可能是别的什么,人们对音乐的欣赏理解应建立在直观感受之上。西医说,音乐绘画主宰于右脑,精确的东西则由左脑掌管。对音乐的文字性阐述,只是音乐所表达的无数种可能的意义中的一种。音乐有了具体意义,是音乐的不幸,束缚了人们对音乐的理解、降低了音乐的魅力。   古琴只是普通的一种乐器,并不比任何其它乐器更高贵,其音域狭窄,综合表现力只能排在中下水平。其音颗粒性不如筝、琵琶,旋律歌唱性不如胡琴,清彻不如梆笛,厚重比不上非洲木鼓,风味比不上巴乌、葫芦丝。但讨论一种乐器的优点、缺点是毫无意义的。任何乐器存在的价值,当在于其本身不可替代的特色。对于古琴而言,其独特性在于:它的发声给人一种醇厚、旷古的距离感,从而带来一种深邃、悠远的感受。   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懂得古琴的人,音乐已退居次位。沐香而坐,抚琴而奏,一种返朴归真的心境:清和闲适、宁静安详。这时,古琴是一个境界、一种心情。这种境界类似于禅,这种心情已与音乐无关(或者说,音乐仅仅是一种介质,一个载体)。   [鄙人操琴十余年,个中滋味,偶有所得,现借此宝地,就几点粗浅感受,求教与方家:   一曰涩。一曲乍成,手生涩而心感动。一旦纯熟流畅,往往失于滑顺,反觉意味不足。故需重新整理乐思,妥切安排好rubato。涩,胜于流畅。   二曰拙。拙则大气,拙则凝重,拙则入胜。面色平和,身体中正。拙,胜于巧。   三曰非琴。初练琴时,煞有介事,心中所想皆琴;五年后,心中只余流淌的音乐;十年后操琴,更注重一种平和的心情,一种意境的感悟,一种心灵的倾述。   四曰无知音而奏。古琴有七不弹,其一有“不遇知音者不弹”。三五同乐相会,以琴代言,半日小聚,畅快之极。可知音难觅,更要耐得住寂寞,抚琴是心灵的净化,不是为了扮雅。自寓其乐,怡然自得,不炫耀于外,此真爱琴者,也是佳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3 20:28 , Processed in 0.0313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