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勿庸讳言,体育运动的基础田径领域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的薄弱环节,考虑到亚洲人与欧美人在人种方面的差异和中国体育(尤其是田径领域)人口之稀少和群众体育基础之薄弱,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变中国田径领域的落后面貌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工程包括全民体质的增强、田径运动在全民(尤其是青少年)中的普及、田径训练科研水平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辈出的阶梯式运动员群体的选拔和培养以及与世界田径强国的密切交流和不间断的竞争。要想实现这一艰巨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田径领域的落后面貌是要付出超乎常人想象的巨大努力的,即使方法得当,这个任务也是决非三、两代人所能够完成的。这才是符合田径运动发展客观规律的思路。但令人遗憾的是,深受政治因素影响的先天不足的中国田径运动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怪圈————置群众体育运动基础和田径运动在全民中的普及于不顾,将注意力完全放到偶然发现的体育尖子上,这样作也许能一时取得较好甚至很好的效果,使人们沉浸在“田径强国”的梦境中,但这种违反田径运动发展客观规律的作法必然会使这些体育尖子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拔苗助长弄出来的尖子选手在有关的田径项目中风光一时之后就往往成了昙花一现的人物而默默无闻,“田径强国”之梦也随之破灭。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人们固守错误的思维定式,往往残梦未了又依样画葫芦地陷入新的“田径强国”的梦境中。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跳高运动员朱建华了。在21年前,朱建华在北京有力的一跳,征服了2.37米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时隔三个月,他又在上海越过了2.38米,把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又提高了一步,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两次打破世界纪录,这在世界田径史上也是罕见的。在1983年世界男子跳高前十个好成绩中,朱建华就占了3个。但在违反田径运动发展客观规律的急功近利的体育机制下,朱建华却像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一样在体育年龄的黄金时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事实上,在朱建华风光无限、国人沉醉在“田径强国”的梦境中的时候,中国并不是田径强国;在朱建华成绩下滑、国人“田径强国”梦碎的时候,中国同样不是田径强国。时光似箭,日月如梭,20年过去了。在热闹一时后又烟消云散的“马家军”的插曲过后,历史又开始了新的轮回————男子110米栏选手刘翔在最强劲的美国对手预赛中意外受伤的情况下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第一块田径金牌。国人顿时又陷入了更狂热的“田径强国”的梦境中————什麽“中国飞人征服世界”啦、“中国威震世界田径界”啦之声不绝于耳;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的官员更是说出了没边儿没沿儿的“我想奖他(刘翔)一个亿”的昏话......我们的记忆力难道就这麽差吗?我们难道想让曾利用朱建华制造出来的虚幻的“田径强国”的梦境再由刘翔来接着制造吗?我们难道不知道在刘翔获得奥运田径金牌前中国不是田径强国、在刘翔获得奥运田径金牌后中国同样不是田径强国这一事实吗?我认为在奥运会奖牌最多的田径项目里仅仅获得一块金牌就得意忘形成这个样子是很失态、很可笑的。把“吃饱饭,不说饱话”这句俗语送给这些沉醉在“田径强国”梦境中的人是很合适的。还是那句话,要想打破从一个虚幻的“田径强国”梦境到另一个虚幻的“田径强国”梦境的怪圈,唯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用几代人的时间来增强全民体质、普及田径运动、加强田径训练科研、抓好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辈出的阶梯式运动员群体的选拔和培养以及积极开展与世界田径强国的密切交流和不间断的高水平竞争,而不是用重金培养、奖励屈指可数的个把尖子运动员来当作维系虚幻的“田径强国”梦境的一次性赌注,庶几才可以成为像美国、俄罗斯那样的只存在偶然的失利而拥有大量必然的胜利的具有强大的后备力量和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的长盛不衰的真正的田径强国,而不是像中国现在这样的只拥有偶然的胜利而存在大量必然的失利的体育人口稀少、群众体育基础薄弱的虚幻的“田径强国”。这一天也许会到来,也许永远也不会到来。谁知道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