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木心

唱片欣賞專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5-11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片欣賞(6) 唱片名稱: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作 曲 家:布拉姆斯(1833--1897) 唱片品牌:RCA 唱片編號;09026 61495 2 演 奏 者:海飛茲 樂 團:芝加哥交響樂團 指 揮:萊納 今天我們來欣賞布拉姆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布拉姆斯的音樂對許多人來說,並不那麼容易的接受,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他,那絕對是一大損失。音樂史學者喜歡以『古典主義的集大成者』來稱呼布拉姆斯,更有許多人喜歡拿他和音樂之父巴哈(BACH)、樂聖貝多芬(BEETHOVEN)合稱「3B」,那您就可以想像布拉姆斯在行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這樣一位偉大的人,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人,做人尖酸刻薄,敏感易怒,憤世嫉俗,根本就是一位「不合時宜」的人,想要得到他的欣賞肯定,那簡直是作夢!所以對待布拉姆斯千萬不要拿您的道德標準來衡量,請您用藝術家的角度來欣賞他,這樣您就知道「尖酸刻薄」是因為他受不了那些俗不可耐的俗子所做出的批判。而「敏感」正是一位藝術家必要的心靈特徵,「易怒」實肇因於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所致,「憤世嫉俗」則和他的生長背景脫離不了關係。依我看來,這些為人的「特徵」,正是充分顯現布拉姆斯是一個追求『完美主義』的藝術家所造成的結果。因為追求完美,便以一種「批判」的角度面對自己所處的世界,又因為為人狷介,不苟且流俗,那就真的滿肚子不合時宜,難與之相處了。 談到他的音樂,那絕對是「絕對中的絕對」,有人說:「巴哈建立近代音樂的基礎,貝多芬把古典樂派推展至最高位置,並帶動浪漫樂派,布拉姆斯把古典樂派抹上浪漫派的色彩而確立『新古典樂派』,也就是說布拉姆斯自始至終從貝多芬的純器樂性之中追求音樂的本質。」總結說來,他的音樂融合了戲劇張力、絕對音樂的美感與浪漫抒情,和聲十分強烈,形式卻異常保守,甚至於有復古的頃向,布拉姆斯常能在固有的理論構成中產生新的生命力,他崇拜貝多芬,卻能走出自己的路。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也是布拉姆斯的唯一小提琴協奏曲,寫曲的動機據說是因為聽到了當代的小提琴大師「薩拉沙第」的演奏,被那高超的琴藝,美妙的旋律所引起。寫曲過程中並受到他終身的朋友(可能是唯一)小提琴家姚阿辛的鼎力協助而完成,而姚阿辛也是最後曲子的題獻者,當然首演也是由他擔綱的。要演奏這首曲子除了要有紮實的技巧之外,也要有比常人較大的手掌,否則便無法達到圓柔流暢的演奏效果。從某個角度看來,這首協奏曲酷似一首渾厚雄偉,結構嚴整的交響曲,第一樂章尤其具有這樣的曲式,厚重的音響很能激起聽眾的熱情,有一張LD由伯恩斯坦指揮維也納愛樂,基頓·克萊曼主奏的唱片最能感受到這種氣勢旁薄的精神風貌,我們學校沒有碟影機,無法和大家分享熱情的演出,令人遺憾。第二樂章充滿田園寧靜的色彩,透露出布拉姆斯的浪漫情懷,雙簧管主奏的一段旋律極為清亮悅耳,管您內心有多麼煩躁,他將把您心扉熨平,聽說首演時薩拉沙第也在場,他默然而立,陶醉在那動人的旋律中。第三樂章技巧艱深,用上了所有的小提琴技巧,樂曲充滿生氣,有一種熱烈的舞曲效果。這首曲子是他中年時的創作,呈現出安定、信心與激越的熱情,輕快活潑卻不流於輕浮。 這個曲目的演奏版本極多,年輕一輩的如笛卡的帥哥貝爾、EMI的「龐克」小生甘迺迪、DGG的絕豔美女慕特、菲力普的冷豔酷妹穆洛娃等都能各領風騷;中年一輩的如帕爾曼、祖克曼、鄭京和、克萊曼等也都能成一家之言;至於老大師的歷史錄音更是藝術中的瑰寶,歐伊史特拉夫的豪邁奔放,海飛茲的精準犀利都很值得深深品嚐。今天為大家介紹的便是由海飛茲擔綱的唱片,海氏以大開大闔的方式來詮釋樂曲,營造出的氣勢直逼心底,雖是1955年的舊錄音,但藉著現代科技的數位化處理,仍然保有光澤亮麗的音色。再加上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大力烘托,更使樂曲唬唬生風,這種堅強的陣容,可真百年難得一見!建議大家在購買唱片時,多多留意這些已經受到肯定的歷史錄音,一則水準早有定評,再則通常也都是以中低價位發售,可謂物美價廉。 舒曼在向德國人介紹布拉姆斯時是這樣說的:「脫帽,致敬吧,先生!」今年正好是布拉姆斯逝世一百週年,全世界有許多紀念的活動,本月九日慕特也飛到了台灣演奏全場的布拉姆斯。現在就讓我們打開心靈來感受一下布拉姆斯的偉大傑作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5-12 2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片欣賞(7) 唱片名稱: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作 曲 家:貝多芬(1770-1827) 唱片品牌:EMI 唱片編號:CDM 7 69261 2 演 奏 者:歐伊史特拉夫 樂 團:法國國家電台管弦樂團 指 揮:克路易坦 「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中我們已經連續聽了三首,今天向大家介紹最後的一首,雖然以創作時間來說她是最早完成的,但卻也是知名度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首。這首曲子是小提琴協奏曲的典範,宛如一座標竿,成為後來作曲家努力效法、模仿的對象。而事實上她也的確是一首完成度極高的傑作,樂評家給他的評價是:「在眾多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中出類拔萃,具備了王者之風。」這讓我想到史記評論孔子的話:「高山仰址,景行行止。」貝多芬所立下的里程碑,後來的人真的很不容易超越。 以技巧來說,這也許不是最難的一首,但卻是抒情性最高的一首。由於貝多芬的命運坎坷,所以在許多作品中不斷流露出與命運奮戰的力量,曲子中常有「突強(sf)」的樂音出現,您常常會被他某些音符給嚇到。但這首協奏曲,從頭至尾流露出豐富的抒情性,樂曲雖有高低起伏,卻永遠保持著一份安適甜蜜之感。有人研究,1806年這首曲子完成的同時,正是樂聖陷入一生中難得的熱戀之際,難怪曲子中表露出如此的款款深情!真實的生活裡,貝多芬保守、害羞,根本不是一個善於談情說愛的能手。可是在音樂的世界裡,他對於音樂動機的萌發,感情的描述,情緒的收控,高潮的安排,可說難有敵手。這雖然是貝多芬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但在之前他已經完成了九首小提琴奏鳴曲,諸如「春」、「克羅采」之類的佳作都已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所以對小提琴的特性已瞭然於心。再說貝多芬對弦樂器的演奏技巧本來就不陌生,所以這首曲子可以說是貝多芬對小提琴的集大成之作。聽這首曲子時,請您舒舒服服的,放鬆情緒來享受貝多芬精心營造出的動人旋律吧。 第一樂章的第一個音符就是一個創舉,您聽那幾聲不疾不徐的定音鼓聲,彷彿樂聖來輕敲您的心門,要您敞開胸懷來接受他的洗禮。在貝多芬之前,從來沒有人把定音鼓用來獨奏的,而他把定音鼓出神入化的驅策,卻更能烘托整首樂曲進行的穩定與諧和。貝多芬的每一個獨創,似乎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這一樂章同時具有貝氏特有的壯麗之美,要見貝多芬的「宮室之美,百官之富。」就從這首曲目入手。華麗高貴的管弦樂在演奏到二分多鐘時,獨奏小提琴以一種雍容高雅的姿態,君臨天下似的態勢上場了。同樣的樂章,海飛茲用了二十分鐘初頭,而這張唱片的主奏者歐伊史特拉夫卻多出了五分多鐘,用一種虔誠、深情的速度來娓娓訴說安適甜美的心情,柔情中有激昂,激越奔騰中又有萬種風情,樂曲時而獨白,時而一唱一和,有時氣勢盛大頗似雄辯,有時涓涓細流宛如情人的竊竊私語。這張唱片得獎無數,日本人說他是三百名曲中的第一名。 第二樂章顯現出悠閒的情趣,是一個緩板樂章,清亮高亢的旋律游走於小提琴的高把位,好像是一位姿態優美的舞者盡現其曼妙舞姿於鋼索之上,一舉手一投足緊扣您的情緒。樂章到尾聲時管弦樂適時而出,像是觀眾對舞藝高超的舞者報以熱烈掌聲似的,而華麗的裝飾奏也接著流洩而出,並不間斷的引出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是一快板的輪旋曲,主題以各種不同的面貌出現,這正是貝多芬高超作曲技巧的充分展現,彷如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但千變、萬變又不離其宗,據說貝多芬在某次的鋼琴協奏曲演奏會中,在裝飾奏樂段時,足足的秀了一個小時的變奏技巧,讓樂團、指揮、聽眾驚訝的目瞪口呆,這個樂章便以這種方式時而輕靈、時而厚重;有時高唱,忽而低吟的方式演出,難得看到貝多芬如此的幽默。歐伊史特拉夫以一種較為隨性的方式來處理樂曲,精心、細心的吟哦,讓曲子更具迷人風采,非常耐聽。 師大崔光宙教授給這張唱片如是的評語:「如果說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協奏曲中至高無上的珍品,那歐伊史特拉夫就是祭獻此一偉大作品的祭司。全曲所表現的宏偉格局,莊嚴氣氛,以及深刻的虔敬之情,將此曲的精神力量推展到了極至。當然克路易坦美如凡爾賽花園的管弦伴奏也是功不可沒。」這張唱片如果您還沒有,建議您趕快去買,他將帶給您許多美妙的夜晚。雖然是1959年的老錄音,仍然以高價位發售,可見 唱片欣賞(8) 唱片名稱:郭德堡變奏曲 作 曲 家:巴哈(BACH) (1685-1750) 唱片品牌:SONY 唱片編號:CD37779 演 奏 者:顧爾德(GLENN GOULD) 今天我們來欣賞巴哈的音樂。 巴哈人稱「音樂之父」,在古典樂界,他的地位無可取代,他的影響由古至今,而且仍將深深感召著後世之人。就連流行樂界,許多的藝人也要從他身上得到啟示,從他的樂思中尋找無盡的靈感。他的音樂可以以極為傳統的方式來演奏,也可以以現代的電子合成樂器來表達,當然也可以以爵士的樂風展其風貌,任何一項嘗試都極為成功,他真是音樂的無窮寶庫,接近他、挖掘他,你將得到最豐碩的回報。台北愛樂電台如是評論巴哈:巴哈不常旅行,他的足跡只離開中南德兩三次,可是三百多年來他的音符自己有腳擴散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巴哈(BACH)一字的本意是「小河」,貝多芬被其偉大的音樂感動莫名,說了一句名言:「巴哈根本不是巴哈(小河),而是汪洋大海。」舒曼也說:「和他比起來,我們變得好平庸。」然而偉大的巴哈,平易近人的卻像個鄰家爸爸。 巴哈的音樂幾乎和宗教劃上等號,但保證是從人性出發,有時我懷疑他根本就是上帝派來以音樂傳播福音的使者。他似乎完全理解神的想法,然後把深邃微妙的神的意旨以淺顯、豐富、動人的音符來撫慰人心,許多人以為巴哈的音樂可以治療心靈的枯寂,甚至於也有人說巴哈的音樂可以治療失眠。 仔細研究一下巴哈的生平,發現他有「三多」,一是「作品多」,二是「孩子多」,三是「怪事多」。巴哈活了六十五歲,作品的編號直達1080號,也就是說大大小小的曲子有一千零八十首,這真是驚人的創作,而且有許多的曲式都是原創,譬如「賦格」的藝術便在其手中確立。今日他所流傳下來的「無伴奏六首大提琴組曲」,也成為充滿人文關懷、高超藝術的不朽傑作。所做的神劇,如「馬太受難曲」等宗教音樂,劇力萬鈞,感人肺腑。「平均律鋼琴曲集」更是鋼琴的「舊約聖經」。也有一些曲子幽默動人,展現巴哈另一面貌,譬如為了警惕其女兒不要喝太多的咖啡,便做了一首「咖啡清唱劇」;受人之託寫下了能催眠的「郭德堡變奏曲」。有一件事可以證明巴哈的努力不懈、聰慧敏捷:他曾經在五年之間,毫不間斷的每星期演出一首新的清唱劇,從作曲、配樂、訓練、彩排到正式演出,一手包辦,從無到有,這些當時演完即丟的曲子,今天成為人類文化上的瑰寶。研究巴哈的學者說:「巴哈滿足那個時代對音樂的要求,我們的時代也因巴哈而豐富。」如此讚美,巴哈當之無愧。 巴哈一生結婚兩次,兩次都是美滿姻緣。總共生了二十個孩子,生孩子的能力媲美他的創作能力!會生孩子不稀奇,有許多孩子還極為傑出,分別擁有各小國的宮廷樂長身份,儼然是「巴哈關係企業」,很像是「連鎖店」,巴哈晚年便常在各孩子之間旅行,享受人們極崇高的敬意,巴哈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值得大家來研究。 為什麼說巴哈的怪事多,我們也舉幾個例子來看看:巴哈小時候和大哥住在一起,很奇怪,這位大哥不太像「大哥」,小氣兼苛薄,連樂譜都不准巴哈過目,而求知心切的巴哈只有利用半夜偷偷爬起來抄寫,沒想到被大哥發現了,當場沒收那些辛辛苦苦抄來的樂譜,還大加責罵,巴哈晚年眼疾纏身,還因開刀失敗而失明,恐怕和晚上認真偷抄譜有關。巴哈又曾為了一聽風琴大師的琴藝,走了好幾個星期的遠路,然後一聽再聽,陶醉其中,一待卻待了四個月,回來便被「炒魷魚」了。巴哈可能也是第一個「勞資糾紛」的受害者,有一次因為找到一個更好的工作想要「跳巢」,沒料到非但不准,還以「無正當理由,強情聲請辭職」為由,被拘禁一個月!最後還加以免職。要歷數巴哈的奇特遭遇,大概要另寫專文。 今天為大家介紹巴哈的「郭德堡變奏曲」,作品編號BWV988。這個作品於一七四一年於紐倫堡出版,原名為「附有雙重鍵盤的大鍵琴詠歎調和三十段變奏曲」,此曲是受德勒司登伯爵凱塞林格委託而作,目的是伯爵「需要一些鍵盤樂作品來渡過失眠的漫漫長夜。」由於是由伯爵的私人樂師郭德堡擔任演奏,於是便稱之為「郭德堡變奏曲」了。演奏變奏曲最大的難度是要讓每一個變奏樂段各俱特色,否則千篇一律,便成為枯燥乏味、冗長累人的疲勞轟炸了,於是演奏者便要在音色上作出變化,在段落間作出對比,在節奏上精心安排,還要讓整首曲子有一個統一的脈動,也就是說要讓樂曲在「同中有異,異中求同。」巴哈在寫作此曲時除了用了一個主題之外,還用上了一段法國序曲,一段賦格,與九段卡農,甚至連當時的流行歌曲都用上了,整首作品冷靜與激昂相間而出,演奏時間約需五十分鐘左右,如果不是一個技巧高超、內涵豐富的演奏家,這首曲子真的會成為「催眠曲」。 演奏家顧爾德(GLENN GOULD)是加拿大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音樂家,更是一個才能出眾的鋼琴鬼才。生於1932年,卒於1983年,一生特立獨行,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當他聲名在國際樂壇當紅之際,卻忽然宣佈不再作現場演出。認為所有的現場表演,不是受到場地的限制,便是多少會受聽眾的影響,更會因為演奏者的身心狀況,而難以達到完美的地步。要追求藝術的完美唯有利用現代的高超錄音技術,高傳真的錄音器材,天衣無縫的剪接技巧,從許多次的演奏錄音中剪接最滿意的樂段,合成一首無可挑剔的音樂,這才叫「藝術」,這才是一個音樂家對聽眾真正的負責態度。這種觀念有人嗤之以鼻,有人直斥其虛偽不實,您對這種「剪接」的藝術看法如何呢? 顧爾德對巴哈情有獨鍾,在他為數不算太多的錄音中,巴哈的作品所佔份量極重,是樂壇公認的「巴哈專家」。郭德堡變奏曲還錄了兩次,我們所聽的是1982年的錄音,也是許多人的最愛,請您注意顧爾德如何變化音色,如何改變速度,如何營造高潮,也請仔細聽聽是否在美妙的琴聲中,還有低聲的吟唱,這位鋼琴家有一個習慣,彈到入迷處便不知不覺搖頭晃腦的唱將起來。如果您想對這位演奏家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請參考世界文物出版社的「顧爾德面面觀一書」,如果還能找到現場的錄影演奏那就更能瞭解一代鬼才的真實面貌了。
 楼主| 发表于 2004-5-25 19: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唱片欣賞(9) 唱片名稱:豎琴協奏曲 作 曲 家:韓德爾(HANDEL) (1685-1759) 唱片品牌:DECCA 唱片編號:425723-2 演 奏 者:Marisa Robles(羅貝絲) 樂 團:聖馬丁協會樂團 指 揮 者:布朗 西元一六八五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年,因為這一年音樂界誕生了兩位影響後世深遠的作曲家,一位是巴哈,另一位是韓德爾。巴洛克音樂在他們的手裡登峰造極,古典樂派的種子也在他們手裡開始散播、萌芽。數百年來,他們的音樂不知撫慰了多少人孤寂的心靈;也不知啟示了多少個音樂學子。 巴哈一生老死德國,韓德爾卻十足是個「漂泊浪子」,他出生於德國薩克森的哈勒,而終老於英國,還光光榮榮的安葬於西敏寺教堂之內,享受著英國人對他虔誠的膜拜。英國也因為他對音樂的執著與推廣,在音樂史上佔有一席之地。歌劇更成為英國人的最愛,甚至於成為生活的一部份,今天英國大小劇院林立,這都不得不歸功於韓德爾在英國所做的努力和付出。 韓德爾年輕時有希望成為呂別克地區的風琴師,但條件是要和一位教授的女兒結婚,韓德爾看了教授女兒一眼,便放棄了這個好機會,從此終身未娶。兩年後巴哈也發生同樣的故事,結局「完全雷同」,所不同的是巴哈後來婚姻美滿;韓德爾晚年時和巴哈一樣都得到眼疾,兩人的主治大夫是同一個「蒙古大夫」,結果兩個人都因而失明!奇怪的是這兩個歐洲樂壇上的盟主,卻緣慳一面,一輩子老死不相往來,真是怪事,否則兩位智者的接觸不知會磨擦出多少智慧的火發。 韓德爾一生最大的成就是神劇和歌劇,他曾到義大利學習歌劇的寫作技巧,奠定了紮實、完美的舞臺實務才能,當他到英國發展之際,甚至成為一家歌劇院的負責人。但義大利式的歌劇似乎不太符合英國人的口胃,英國人在當時的歐洲算是經濟較為蓬勃的地區,文化水準較高,思想也較為開放,對於當時那些膚淺的義大利式愛情故事興趣缺缺,於是走進歌劇院的人日漸稀少,韓德爾因之而破產!但具有銳利眼光的他,立即改弦易轍,發現英國人對宗教仍具有一股狂熱,視聖經為人生至高無上的指引,且對聖經中的故事瞭如指掌,對聖經中的英雄人物極為崇拜,於是韓德爾轉向聖經中去發掘作曲的素材。這一轉變,韓德爾名利雙收,而古典音樂也多了許多不朽的傑作。最有名的神劇便是「彌賽亞」,其中「哈利路亞」的合唱曲已經成為全世界讚美耶穌的「共同語言」。聖誕節剛過,想必您也從這莊嚴肅穆、和諧悅耳的旋律中得到許多的安寧與祥和。 韓德爾大部份的管弦樂作品都是劇院音樂的副產品,今天向大家介紹的「豎琴協奏曲」便是神劇「亞利山大盛宴」的間奏曲,一七三六年在倫敦柯芬園歌劇院首演。這首樂曲有絲綢般的光澤,旋律美到極點,豎琴那種清脆亮麗的音色讓聽者的每一個毛細孔都舒服透了。這首曲子具有一聽便愛上的動人本質,我以為白居易讚美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詩,更適合來形容豎琴的鏗鏘、圓潤音色。就以造型來說便給人許多的遐思,再加上後世的改良,使豎琴演奏家更能充分展現其美技,音量更加響亮,音色更為浪漫多情。 這張唱片其實是一張豎琴協奏曲集,除了韓德爾的協奏曲之外,還包含巴黎音樂院教授波阿地歐(1775-1853)、奧地利音樂家狄特絲多夫(1739-1779)的豎琴協奏曲,還附上莫札特的主題、變奏與牧歌輪旋曲、六首貝多芬的瑞士民歌變奏曲,整張唱片共長七十二分四十二秒,真是「俗擱大碗」!除此之外,您如果對錄音史稍有涉獵的話,一定對「威爾京生」不陌生,這位錄音史上的傳奇人物,創造了所謂的「DECCA之聲」的光榮歷史,只要標上是這個人錄音的,保證唱片張張大賣。原來DECCA是英國的一家跨國唱片公司(在台灣他是由福茂公司所代理),他擁有最多的知名音樂家、樂團與指揮家,又用上了最先進的錄音器材,找到最佳的錄音場所,更重要的是有一批錄音界的奇才,身懷精良的錄音技術與高超的藝術品味,其中尤以威爾京生最為出名,為笛卡打造了「金字招牌」。下次您只要看到是由「威爾京生」所操盤,錄音地點是英國倫敦「Kingway Hall」,又是您喜歡的曲目,掏出銀子買了就是了,不信您仔細聽聽這張唱片,豎琴的音色是那麼的珠圓玉潤,背景是那麼的安靜,弦樂又是如此的甜美迷人,音場開闊,樂器的定位清晰,彷彿樂團就在您前面演奏。如果您聽音樂時「看」不到喇叭,那表示兩個意義,一是您的音響系統夠水準,一是您的唱片錄音夠棒,此時聽音樂便是人生一大樂事。有一套好的音響,加上一個好的聆聽空間,「DECCA之聲」便可以給您好的音樂。這張唱片得到英國企鵝評鑑三星帶花的最高榮譽,這意味演奏和錄音都達到最完美的藝術境界,值得「喝采」(笛卡把這一系列唱片稱為『喝采』系列)! 唱片欣賞(10)   唱片名稱:黃河鋼琴協奏曲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唱片品牌:RCA 唱片編號:8-240158 演 奏家:艾斯坦(黃河),西崎崇子(梁祝) 樂 團:費城管弦樂團(黃河),名古屋愛樂(梁祝) 指 揮:奧曼第(黃河),林克昌(梁祝) 聽了幾張西洋大師的唱片後,回頭來聽聽屬於我們自己民族的「心聲」。 說來慚愧,中國立國如此之久,我們的音樂能夠讓全球愛樂人士喜歡的卻寥寥無幾,能夠在國際樂壇揚眉吐氣的音樂家更是鳳毛麟角,「文化大國」的稱呼,我常常覺得根本是個「反諷」!勉強還能登上國際舞臺的大概只有這兩首協奏曲了,可悲的是寫這兩首曲子的音樂家,創作完這兩首曲子以後,也就沒有下文了,而其他的音樂家又似乎都接不下棒子,這是令人很難過的事。 首先向大家介紹「黃河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原本是一首「合唱曲」,是由洗星海先生所作,後來改編成鋼琴協奏曲,樂曲的內容是描述八年抗戰,中國人前仆後繼,奮勇抗敵的英勇精神,這股沛然的民族正氣正似滔滔黃河的雄偉奔騰,民族的血脈相承正如黃河的汩汩不絕。「音樂」本來就應該只是「音樂」,但由於曲中的旋律後段有大陸國歌的片段,更用到共產黨喜歡唱的「國際歌」旋律,因此在台灣被禁了二、三十年,之前聽這首曲子是「犯罪」的,由此可見政治之荒謬!今天時移勢易,再聽這首充滿中國人激昂壯烈的民族怒吼,內心常覺洶湧澎湃。 第一樂章名為「黃河船夫曲」,氣勢磅礡,樂曲開始的強音代表著船夫與黃河巨浪搏鬥的不屈精神,鋼琴忽上忽下的琶音酷似河水拍擊兩岸的聲響,有時又仿彿聽到船子搖槳「嘿、喝」的節奏,漸漸的曲調由雄放豪邁轉向溫柔多情,舟子似乎體會大地與心靈的無間契合,充滿著感激之情,由此而醞釀出歡愉快悅的情緒,第一樂章便在管弦樂的浩大聲勢中結束。 第二樂章由大提琴奏出緩慢的楔子,旋律有些淒美,鋼琴加入之後,以一種安逸閑適的曲調吟哦著,然後各個樂器層次分明的逐漸加入,歌頌大地的虔敬之心表露無遺,亮麗的管樂旋律和鏗鏘有力的鋼琴相互輝映,織就一片燦爛光彩。這個樂章的標題是「黃河頌」,是一章歌頌黃河孕育民族的先民史詩。 第三樂章稱之為「黃河憤」,首先以中國竹笛奏出一段富有陝北民謠風味的曲調,然後由鋼琴奏出一段活潑歡心的輕快旋律,代表著中國人知足樂天的純真本性,但不久樂曲由歡愉轉為悲憤,頗有「國仇家恨」的悲壯情懷,琵琶清脆的斷音告訴我們這是屬於中華民族的怒吼。 終樂章銅管以莊嚴肅穆的表情切入,緊接著鋼琴用一種壯闊華麗的姿態出現,「保衛黃河」的主題也隨即由樂隊奏出,並以極為自然的手法帶出「東方紅」的旋律,聲勢驚人,高潮迭起,一波又一波的雄偉和聲構成極為堅實厚重的音響,暗示著中國人堅忍的剛毅性格,尾奏「國際歌」的旋律湧現,而音樂也一聲高過一聲,情緒一步緊似一步,一個百人的樂團被指揮的魔棒驅策的如瘋似狂,卻又腳步沈穩,正如中國人以一種少有的同仇敵愾心情,像一頭醒獅似的迎向挑戰。 演奏這張唱片的樂團、指揮、獨奏者都不是中國人,但演出的效果卻成為爾後許多音樂家的旅程碑:樂團是美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的「費城管弦樂團」,指揮正是他們的龍頭老大「奧曼第」,他擔任這個樂團的總監長達四十八年,營造出有名的「費城之音」;鋼琴獨奏者艾斯坦畢業於茱莉亞音樂學院,琴藝高超,奪獎無數。這首曲子有這麼出色的組合來擔綱演奏,讓他在國際間的「能見度」大增。如果您想要純中國風味的演奏版本,建議您選擇由殷承中獨奏的唱片,因為這位鋼琴家其實就是將黃河合唱曲改編成鋼琴協奏曲的主要人物,對於曲子的解析、詮釋必有過人之處,而事實上殷先生已不只一次錄過這首曲子,也曾到過我們的國家音樂廳演奏過本曲,風評不壞,您可一試。 這張唱片還有另一首曲子,就是根據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編寫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這個中國民間最淒美動人的愛情悲劇,大家一定不會陌生。而根據這個故事所寫成的小提琴協奏曲更是華人社會中流傳最廣的旋律。令人訝異的是這些動人的音符居然是兩位年輕人的「畢業習作」,他們的名字一叫陳鋼,一叫何占豪,這兩顆年輕、敏感的心寫出最細膩、哀怨感人肺腑的優美旋律。很多音樂家給這首曲子許多負面的評價,譬如和聲不夠飽滿均衡;配樂手法欠缺熟練,樂曲結構嫌枯瘦單薄,這些專家之言或許都對,但卻無損這首曲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旋律的流動和我們的血流絲絲相扣,節奏的進行和我們的脈搏若合符節!本是一個很不完滿的愛情結局,生不能相守,中國人就充分發揮想像,讓他們幻化成蝶,羽化成仙!在夜深人靜的時節聽首曲子更有一種動人心脾之感。 演奏這首曲子的是一位日本人---西崎崇子,這位小提琴家根本已經和梁祝協奏曲劃上了等號了,我稍微查了一下,至少他已經和不同的樂隊、不同的指揮錄過四次這個曲目了,這恐怕會是個難以突破的記錄!要演奏這首曲子其實要有極高的技巧,因為有許多的樂句是模仿我國南胡的特色寫成,而南胡和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是很不相同的,這是由於南胡的弦是不緊貼弦柱的,控制好的話,滑音哀怨淒美,控制不好的話扭妮作態,有時甚致拖泥帶水,不堪入耳。西崎崇子的琴音有東方女性特有的柔美,每一個音符奏來乾淨俐落,再加上由林克昌指揮名古屋愛樂的細膩烘托,樂曲時而恬美,時而哀怨,時而心灰意冷,時而意氣風發,真是美到極點。 如果您想嘗試由中國樂器演奏的梁祝,那可一點也不用費力找尋,有胡琴版,有琵琶版,有古箏版,各有特色,就看您喜歡什麼樂器了,我倒建議您聽一聽由胡琴大師黃安源以高胡演奏的「蝴蝶夢」,那可是道道地地的中國原汁原味,胡琴特有的悲戚音色似乎更能刻畫這段人間至情,這張唱片由國內的福茂唱片出版,編號LFD-1003,還曾經得過「金鼎獎」,錄音、演奏都很出色。 回到今天我們所介紹的這張唱片來,您想想一張唱片同時包括兩首中國名曲,又是由最傑出的演奏家、指揮家、樂團的出色演出,錄音雖是老錄音,卻也在水準之上,您的唱片架上怎能少了這一張呢?放心去買,平價版,兩百元恐怕還有找。 (張世聰97/12/30)
发表于 2004-5-27 22: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的帖子,我正在慢慢看,支持木心!
发表于 2004-5-29 21: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支持楼主的帖子
发表于 2004-6-1 0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我找《森林水车》已经很久了,都没有找到。你在哪里弄到的啊?我以前只有磁带,没有CD,磁带早就听坏了,很想要CD啊。
发表于 2004-6-13 16: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好不容易看完,受益非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4-19 21:14 , Processed in 0.06883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