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剑友

殷飚的专辑《十面埋伏》之MP3下载。(正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24 12: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还是等待叶登民先生的《梁祝》出版吧。
发表于 2003-7-24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帖,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4 13:27:27编辑过]
发表于 2003-7-24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他只不是一种乐器。小提琴,钢琴也都是乐器。。。。。。。。。。。。。
发表于 2003-7-27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名初学者,我说说我的粗浅看法。 一位优秀的翻译家,必须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必须对两国语言都要有很深的了解,否则,他就不能很好翻译外国的文学著作。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如果做到了,就成“大家”了。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家”。 同理,要成功地把琵琶曲改编成吉他曲,他必须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也可以这么说,他必须是一位音乐家,他必须对琵琶和吉他这两种乐器都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其中,音乐素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能做假的。因为,如果对乐器不够了解,可以找演奏家合作,有很多作曲家对吉他的演奏技法并不很了解,但是在吉他演奏家的帮助下,也成功谱出了很多吉他协奏曲。 音乐性,是第一位的,永远是一切乐曲的灵魂。
发表于 2003-7-27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hobo说得很对,深入才能浅出,要对两种乐器(两种文化)都非常深入了解才能改编出好作品。 音乐内涵丰富的音乐未必都是技巧艰深。
发表于 2003-7-28 12: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民族音乐改编的看法 大家可以尝试把这话题分开两部份来看,分别为民族音乐和改编音乐,先从民族音乐部份看,为更好了解民族音乐在主流音乐中的定位,这里先简单的交代一些資料。 大概在浪漫主义后期,有所谓国民乐派(Nationalism),它的出现主要是抗衡以德国为首的主流音乐(当时有一种认为德国音乐是更高层次的风气),各地的新一代作曲家认为要以相同的素材和方法,是很难在贝多芬,华格纳和布拉姆斯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但各自的国家或民族中,有很多有特点的素材,主要是来自一些民间歌谣的旋律,民族舞蹈的节奏等,这些素材可以应用到主流音乐中,带来一些新的气象,这风气由大约由俄罗斯作曲家带至最高峰,一直发展到20世纪,大约30年代在西班牙结束它在欧洲的发展,而继续在美洲发展,大概是至北美的盖希文和南美的维拉罗伯士为止,目前这风潮实际并没有结束,但可能已发展成现在称为世界音乐(world music)的类别,它与国民乐派的主要分别可能是因为它并不一定由本国人应用,所以要是叫“国民乐派”可能不太恰当。 但在本国音乐具有深厚传统,如亚洲的中国和印度各国,在这风潮高峰时期,因为种种原因(我个人认为,当时亚洲各国要不是被殖民主义侵略,便正受战乱影响,连吃饭都有问题,当然是没闲心思去搞音乐了,加以在主流音乐上,亚洲是很晚才开始,新大陆由于很早便被殖民侵略,已经相对安定下来,反倒开始得较早,非洲由于黑奴的原因,也在美洲有一定发展,在非洲本土反而还比不上亚洲,可以说实际上仍未有开始),故此并没有参与,但这并不表示我们的民间素材不够水平,只是一直未有人恰当而有系统的去整理,故一直也不能有效率的应用。 试看现在的主流音乐圈,每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有一定数量的成功作品是溶入本国的音乐原素,所以将民族原素应用到音乐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在主流音乐圈中,我国已经有不少人在作种种尝试,亦有人取得一定成绩,但仍然只能算是一个开始,我们的音乐家可以较自由的发展和工作,实际只是由大概20年前开始,要将民族音乐有机的结合到主流音乐中,有需要在两个范畴中都要有深入的了解,20年是勉强可以的时间,大概我们现在期望慢慢会有成功的中国风格音乐出现,不再是奢侈的想法。 在音乐改编这问题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改编,另一种是移植,到底是移植还是改编,那得看音乐类型,如果是纯音乐的话,例如巴洛克时期的很多音乐都没有指明应由那种乐器来演奏,那移植的问题便简单得多,例如巴哈便曾把自己同一首乐曲分别写给不同的乐器,另外一些简单的音乐,例如一些民间歌谣,本来便只是一个旋律而已,实际演出时,最少都得加点润饰才成,很难评定怎样才是正宗版本,这些都可以归到移植范围,而对原来已经很成功的作品,如何改编便是另一个问题,在器乐曲发展到后期,创作时便已经很大程度考虑到乐器的特点而创作,那在改编时难度便会较大,因为要保留原作的精神,便不是什么乐曲都可以改编给其它乐器,例如维拉罗伯士应用吉他特有的平行和弦(parallel chord)所创作的练习曲第一号,第十一及十二号,其它乐器便可能不太容易表达到原作的效果。 现在回到民族音乐改编的话题上,在上面已经说明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改编和发展是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的方向,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凭一股热情便去做,首先得考虑乐曲本身是否合适,还有改的时候也要尽量保存原作精神,用完全相同的演奏技法不一定是最好的,而且最好能体现一些新意。 我们试看一些改编的例子,之前有朋友提过日本的樱花改编得很成功,这曲原来是一首简朴的童谣,所以改编时可以发挥的地方很多,而且也没有么原作版本的负担,改得好不好也没有什么可以作对比,但在原作是器乐曲时,问题便不那么简单,以本话题提到的十面埋伏来说,从一开始的第一个大轮,琵琶特有的音头大,延音消散得快的特点,十分配合这曲的曲意,而意境在中国音乐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那吉他本身较琵琶余音长的优点反倒变成缺点了,跟着乐曲后面的发展,大家应该都很熟,此曲是巧妙的把琵琶很多声音的特点结合到乐曲中,所以要改编这曲,单纯的移植是不够的,移植后不易保存原作的精神,真要做这工作,有需要大幅度的改编,既要符合原曲曲意,又要有一些新的特点,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尝试。 另一首相对比较成功的改编曲彝族舞曲,它的原作在音乐本身便很成功,有足够的矛盾,发展,解决与前后呼应,而应用琵琶特点的地方也不多,从开始便较适合改编,而且在吉他上也可以有一些新意,例如主题歌谣出现时,因为吉他的延音较长而且较丰满的特点,可以奏的慢一点,整首乐曲便可以发展得有些不一样,现在市面版本很多,但如照上提及的重点,有些过于平铺直叙,没有原曲的矛盾与发展,有些和声乱套,全无方向,这些都出现在较早期的版本,是对乐器与音乐认知不够的原因。 现在吉他在国内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正途科班出身的人材亦渐多,各方面的资料亦较充裕,相信吉他上,成功的改编或原创民族音乐作品,会慢慢多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03-7-28 1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活活,厉害。 理论性很强呀。 不过我觉得吉他有能力表现中国民乐。
发表于 2003-7-28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大家討論的問題,其實已經開始浮現出來了~~民族化的發展,真是要和樂器的特點來配合改編呢。謝謝tong兄的文章,真是好文章啊!
发表于 2003-7-28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tong写的好啊!长知识啊! 可以拿出来再作为一篇精品了!
发表于 2003-7-28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觉得殷飚应该找peter帮忙,介绍一位制作家给他认识,帮他做一把四弦吉他,或者是六根线的pipa,用它来弹一些吉他曲,重新杀回pipa圈,洋为中用,没准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成为pipa一代宗师!仅供参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7-28 21:12:4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9-25 09:38 , Processed in 0.039708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