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Thales

呼~終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0 11: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一直想学哲学,目的是搞清楚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哈哈,向未来的哲学家致敬哦~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人活著這類的問題 不需要上哲學院系去學 每個人有其自身的人生經歷 多少會有體悟 如果能多參考一些書會很有幫助 若是能尋找人生導師就更好了 並且多接觸相關領域 如:活著相關連著: 人生目的觀 死亡觀(與生加起來就是生死觀) 人生倫理看法 世界觀(宇宙觀) 時間:瞬間與永恆 根源性問題 ........... 等相關主題就能建構出一套比見整全的看法
发表于 2005-1-21 22: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直到死亡。
 楼主| 发表于 2005-1-27 20: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zuotian在2005-1-21 22:51:54的发言: 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直到死亡。
推薦您思考一下靈魂是否存在的問題 不然 沒辦法確定您這句話的肯定
发表于 2005-1-28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ales兄对灵魂是如何定义的?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spanar在2005-1-28 0:58:19的发言: Thales兄对灵魂是如何定义的?
可以先區分為有靈魂或無靈魂 無靈論: 1.全然無靈論 顧名思義 人沒有靈魂要素 人之上全是物理或生理要素 心理現象只不過是物理的反應而已 人死後什麼都沒了 2.心靈等同於心理論 認為心理要素已經是心靈 無須分辨有關意識層面 或說意識不存在 人死後也沒有靈魂留下 有靈論: 1.泛靈論 什麼都有靈連動植物都有 2.有等級的有靈論 什麼都有靈的要素 世上無純粹無靈之物 只是等級不同而已 例如石頭有磁場 按等級分的話 能量..> 生命..> 意識..> 精神 3.非泛靈的有靈論 動植物無靈 只有人有靈 而此靈只有精神才是靈要素 心靈功能有知 情 意 三面向 其中 無靈論比較傾向經驗功能 並把理解與判斷因素視為依附於經驗中 或是特別強調經驗的優越性 把思維的抽象層面看做是大腦神經的反應 沒有那種抽象運作的靈智性 有靈論中有偏重理性中理解力或判斷力 而否認獲貶抑經驗的功能的 但大致上如果是歷史悠久的學派 通常強調人在知的意識作用的經驗 理解 判斷等心靈功能的整體性 不可偏廢 心理學家John Searle曾指出 目前大部分的心理學家比較不談意識 因為難以驗證 談意識往往會走向靈魂論 但是他指出 心理學家不能逃避這個問題而將意識解釋為純粹物理性的心理層次
发表于 2005-2-1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Thales在2005-1-27 20:27:14的发言: [quote]以下是引用zuotian在2005-1-21 22:51:54的发言: 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直到死亡。
推薦您思考一下靈魂是否存在的問題 不然 沒辦法確定您這句話的肯定 [/quote] 我说的我已经给他加了一个期限,是在死亡之前,在这段时间有没有灵魂都是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所以我无须证明灵魂是否存在。 难道你说人死亡了,有灵魂的话,那人还算活着?那你又如何定义“死亡”呢? 我用的死亡的定义是按现在词典!
 楼主| 发表于 2005-2-1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zuotian兄的意見很好 我也是還在學習 我的意見不一定是絕對的 按照我所知 人還沒死之前就有靈魂了 死之後靈魂離開肉體 成了另一種人 稱為靈人 這是說 人是由靈魂與生理體構成的 死亡是靈魂離開肉體 但是這種狀態之下 並不絕對代表真正的死亡 短暫的死亡俗稱假死 也是靈魂離開肉體一段時間 但是人的更根本的本質面是靈魂的部份 而非肉體 例如吾人的靈魂若沒有透過肉體 在現世先學習 恐怕到了死之後 靈魂去到靈界 還是一種茫然 例如呢 我們定義 人是有靈性的動物 這是說人是靈與生理體的整體結合 人在現世有其可追求的目標與奮鬥 但是人死了 就是靈魂永遠離開肉體 並非說靈魂沒有目標了 如果人死後靈魂仍然存在 仍有知覺 仍有感情 仍有意識 那麼人並無法逃避去探討此問題 但是人可以階段性的探討 例如孩子們不常想這問題 因為他們才剛迎接這個新世界 要他面對死亡 可能太早了點 生活富庶的王功貴族也不容易想此問題 通常老人 即將死之人 以及少數人才會迫不及待想知道生與死這一切 人可以殺身成仁 捨身取義 這是說 他的目標爲了仁義 而可以捨掉生命 又說 朝聞道 夕死可矣 這個意思是指 人可以為了真理 而將生死度外 即使是人在世 也可以為了真善美愛 犧牲生命 每個人為了他認為最有價值的目標努力 在現世奮鬥 即使犧牲生命 一但他完成他所要學習的 他死而無憾 西方人說 不自由毋寧死 為的都不是生理體的生命 而是精神的生命與品質 當然更有人為了愛而犧牲自己 為了救人犧牲自己 但也有些人不以真善美愛為目標 因為個人有個人的價值觀 或人生觀 辭典有很多版本 各有解釋巧妙 與機智 您可以選擇您認為最好的解釋 多參考總是好的 多知道一些也不錯 不過只要您認為對的 全面的 那就努力去爭取與實踐 價值觀的認定 別人無法取代 必須要每人自己去體悟 我的意見也許也不是夠好的答案 但是我願意提供來和您分享 您的意見也對我有很大幫助 激發我思考是否我的意見是對的
发表于 2005-2-2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死亡”的定义,应该都是基于生理方面。但无法对于个体感知或体验“死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或许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以我们死亡前的“有意识”状态去理解“死亡后”的状态是几乎不可能的。由于生理过程的不可逆转,人们无法体验这样的无意识。对死亡的恐惧其实应该根本上是对从未体验过的未知状态的恐惧吧。亲眼目睹死亡是无济于事的,但如果真的是个体本身到了死亡状态,那也只能是个体的体验。 如果活着只是活着,然后便是死亡,尘归尘土归土,那么人类完全就没有必要存在发展了,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不是“TO BE OR NOT TO BE ”,而是“TO BE ”、“ NOT TO BE” 是一样的。人类必然要思索,要追求终极意义。对灵魂的研究也可看作是人类要以“生”的“有知”状态来体验探求“死”的“无知”状态,连接个体的生前身后,从而得到人类存在的意义。
 楼主| 发表于 2005-2-2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這裡再補充幾點 也就是關於死亡所引申出的另一層問題 如果不從自然科學出發 我們對死亡的定義還能剩下什麼認識呢? 因為自然科學面對死亡的定義已經在那兒了 他限定了他自身能定義的範圍 就是主要是生理上的 但是暫時不探討生理之上的 未必代表不存在 當代科學的刪除歸納法 源自於培根 這在廣義的科學意義中屬於個別科學 除了個別科學還有整體科學 他的對象就包函了不只生理體層面了 是否死亡除了肉體上 還有靈魂上的死嗎? 以前的人都探討過了這些 人有行屍走肉 許多罹患憂鬱症或精神病的人 甚至一般人 偶而都有一種經驗 生不如死 因為雖然肉體活著 但是他的心已死了 也就是萬念俱灰 而產生的一種洩氣的 了無生氣的 心靈的死 那麼死亡的定義就不能限定在生理層次 因為那些聲稱他們的靈魂已死的人 認為他們面臨到的是真的死亡 我們可以稱這種死亡為靈魂上的對生命的自我否定 就像生理體的死亡否定了其自身的生一樣 我們可以這樣說 靈魂上的變化與肉體上的變化是不同的 用生理的死角度 去定義魂的死仍是不足 魂的質與生理的質有其本質上的區別 但靠研究生裡面的自然科學只是一種角度 然而科學上也出現了向超心理學整合科學方法的學科 或是大腦神經學納入意識的探討後 將會是身心靈三面向的整合研究 另外也有人曾經經歷肉體死亡過程 而體悟到或是靈魂去到另一世界遊歷 不只是書面上有作者專書探討 而且Discovery也位了求證而邀請許多學者研究 並報導過許多次 例如<死亡九分鐘> 史維登堡(這位被稱為與達文西米開郎基羅並列的歐洲奇人) 曾經是位科學家 經濟學家 政治家 發明過早期飛機原型 比愛因斯坦更早發現DNA 還擔任過國會議員 甚至引響了當時的德國大哲學家康德 康得曾經對他很著迷 他向史維登堡詢問很多問題 甚至引響了他的最著名的著作<純粹理性批判> 只是後來康德早期對他的著迷在後來轉成了批判 他早期震攝於史維登堡的神奇預言能力 以及對靈界描述的科學是系統性 只是後來他認為可能是自己想錯了 但是這位瑞典甚至是歐洲的奇人 卻始終被歐洲人視為學術與超心理或靈學的巨人 他寫下了非常多去靈界遊歷的作品 與那些古今中外有死亡經歷的人所描述的不謀而合\r 我曾經有幸看了一本(台灣早期的翻譯) 但是後來卻成為禁書 說是政府禁止一些妖言惑眾的言論 那本禁書我影印下來了 嘿嘿~ 然而在今天這本書已經不是太神奇的書了 人人都可到大圖書館中涉略一二 我也買了康德曾寫的<通靈者之夢> 雖然是康德批評他的書 但是看到康得在批評中對他仍然讚譽有加 可健康得仍深受其引響 先聊到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3 20:42 , Processed in 0.07092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