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dmin

与世界对话——《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接受预订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7-3 2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朱伟老师在上海排版中心提供的二次校样,欢迎网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三校更加完美。
照片 006_调整大小.jpg
照片 003_调整大小.jpg
照片 004_调整大小.jpg
照片 005_调整大小.jpg
照片 001_调整大小.jpg
照片 002_调整大小.jpg
发表于 2013-7-7 21: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初稿有感
  今天看了朱老师的儿童古典吉他教材初稿深有感触,想就此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在古典吉他界里大家都知道索尔是吉他史上的贝多芬,其创作的曲目散发着典雅浪漫,非常的优美动听。儿童从小学习演奏索尔的曲目,对乐感的培养和音乐审美观的建立非常有益。纵观目前国内的古典吉他教材,其实绝大多数只能称之为曲集,而不是教材。只是把国外的古典吉他谱子拿来进行翻版印刷,没有任何的讲解和注释。这样的教材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演奏,起不到任何帮助。朱老师的这本儿童古典吉他教材,可以说是开创了国内古典吉他教材的先河,在文字注释上极其详细。有对老师说的,有对学生说的,有乐理的讲解还有对技术的阐述。这样的解说和注释是极其必要的,它会使教师讲得明白,学生学得透彻。相信这样一本难得的好教材,一定会对国内的古典吉他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祝贺朱老师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教材再次出版!
                                
辽宁朝阳歌舞团吉他演奏员:迟立东

发表于 2013-7-7 21: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通人 于 2013-7-13 14:55 编辑

我是一名吉他教师,主要从事吉他教育普及工作。前几年当我看到朱伟老师的作品《儿童吉他教学指南和演奏指南》时,令我惊喜不已,原来练习曲还可以这样加上标题,更重要的是还有详细的练习注解、演奏指南,这些练习曲后的文字解说太“可爱”了,之前在我国类似的出版物中是从未见到过的,我立即把它们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2年10月,有幸前去江苏太仓拜访著名儿童吉他教育家朱伟老师,我是来求教的,我们之间的话题涉及到吉他教学的方法面面,主要是对索尔教学法的探讨,朱伟老师给了我很多启发,我特别欣赏朱伟老师的创新精神,他的索尔教学法翻开了我国儿童吉他教育的崭新一页!谈话间,朱伟老师把他的《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新作(草稿)索尔op60和op31递给我,我仔细的阅读起来,真的太好了,这两部作品又前进了一大步,主要是曲目后的注解更加详细,讲解更加透彻、到位,相信学习者在学习这些练习曲的时候,边练边看演奏指南,就像老师在身边指导一样,弹琴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感谢朱伟老师的辛勤劳动!我很期待作品的问世,这无疑是广大吉他教师和学习者的福音!回来后,我把这些信息告诉了我的朋友们和学生们,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激动不已!

重庆一伦吉他音乐教室  张光伦

张光伦老师在朱伟儿童艺术馆和方立平教授与朱伟老师合影(注:张老师的儿子目前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古典吉他专业)

SDC11818.JPG SDC11816.JPG


  
发表于 2013-7-7 21: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DVD录制现场:

陆明鹰(12岁)

陆明鹰(12岁)

陆明鹰(12岁)

陆明鹰(12岁)

施湛翔(12岁)

施湛翔(12岁)

施湛翔(12岁)

施湛翔(12岁)
发表于 2013-7-8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灵通人 于 2013-7-8 15:16 编辑

《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作者朱伟和方舟老师

索尔吉他教学法作者 朱伟、方舟.gif
 楼主| 发表于 2013-7-9 11: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提笔写这篇序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多年前,当朱伟、方舟找我讨论为新教材制定写作目标时,我给了他们五个字:“与世界对话!”
“与世界对话”,就是这套新教材的立足点,不是一般性的立足点,而是要站在世界吉他艺术史的高度去构设、去创编、去填补空白!
这种勇气与目标,还有毅力与智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呼声:浏阅世界吉他教材,总体感觉平平;这是因为教儿童学吉他,多半视作“启蒙”(学着玩玩),少有人真正明白其为“和声乐器”,教材编写粗糙的多,不严谨的多;这情景大不如儿童学钢琴所编的教材。确实,儿童吉他学习太难了,在世界几百年历史上,少儿学吉他有大成果的很少见,难怪2011年,当法国大教授克劳迪奥۬۠.•卡弥萨萨先生来中国听了太仓的用这套教学方法训练出的两位天才少年后激动地说:简直难以置信,跑遍世界没听到过!他称这两个孩子是“外星人”!客观地说,这样的成果过去在中央音乐学院陈志教授的教学中我是见过的:我十年前曾有幸受陈志教授之邀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听赏过五六位少年,包括当时十三四岁的苏萌的出众演奏,后来这些孩子成长后全在世界上获奖出名。陈志一定是有教学秘法的,可惜他秘而不宣。那次我回南方后,跟朱伟、方舟就说起要重视对陈志教学成果的关注研究。陈志说过他自己“在天上飞”,那么我们也要学会“飞”,要让自己的教学产生“飞跃”,要摆脱那种陈旧的“糊涂型”弹法,要解析出清晰的科学方法来。
我一直看好朱、方组合:朱伟教学极用心,对吉他的六根弦有着超越常人的悟性;方舟善钢琴、单簧管,又从事学术工作,有段时间我与他们常常在一起分析陈志教学特征,坦白地说,通过对陈志学生演奏分析,确实找到不少技术信息;但更可贵的是朱、方组合还从世界众多大大小小的吉他“王子”“皇帝”中“顺藤摸瓜”层层筛选、淘汰毫不留情,从朱伟收集的一千多张外国唱片到最后就只认定了大卫•罗素——这里要说明,不是其他人的演奏就“一无是处”,而是从演奏的技术层面分析,比如从声响学(音色、音质)、运指力学(技法)等角度看,大卫•罗素无疑最让人心服口服(后来知道他学过小提琴,艺术修养颇高)。从他的数十张唱片中浑然一体、乐感十足的演奏录音中,我们感悟到了完美的艺术是如何构建在最完美的技术上的。正是主要从陈志和大卫•罗素中解析出一系列隐秘而明确的技术信息——当然最后还靠着两位作者极富灵感的创造力并最大程度地融合进了成熟的钢琴大师的心得和教、演经验,才创设了这套——我称之为“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学吉他难,儿童学吉他更难;教吉他不易。教儿童学吉他更不易,而这套《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寻》所展示出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魅力就在于解决了这两个“难”与“不易”。关于具体的演奏与教学方法,两位作者在教程中已有详尽的解读和精妙的指导方式,我只想指出的是:这套教学和演奏法,是糅合了包括“陈志元素”、“大卫•罗素元素”、“索尔元素”、“钢琴元素”和“文学元素”的创新型教材;而作为“教程”,其中包括科学拨弦、如何掌控呼吸、消音技术等等,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了细微之处。这证明了这套教材,有着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艺术构建,这说明这套教材所讲述的方法是科学的、系统性的,这也是能确保“学之有效”、“教之有效”的教学基础保证。
也有人问,在这套教材中为何选择的是索尔?为何不是卡尔卡西?其实他们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卡尔卡西的练习曲音乐性明显不足——学钢琴的都知道,比如赵晓生就与我说过“弹练习曲也要表现出音乐来”,我的理解是:好的练习曲也应是有演奏表现力。卡尔卡西不太具有,而整个世界吉他史上留存的财富中,以这一标准取舍,索尔凸显!因此首选最具音乐感的索尔的练习曲,又有着从陈志和大卫•罗素的教学与演奏中解析出来的部分技法,再加上来自钢琴教学的灵感,这便有了这套由朱伟和方舟创设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有了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是千百万喜爱吉他的少年人的幸运,当然也是世界吉他艺术范畴中的幸运。
我已将朱、方的这套教材的“秘色”透露出来了,诸位读者是否也应怀着与我一样的情怀从内心深处认识了它的超常价值,并与我一起称道:这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教材啊!我相信,这套教学法已培养出施湛翔、陆明鹰这样的为人称道的少年“外星人”,那么也一定能给更多的吉他爱好者以真正有益的教育,只是,我们先不忙着去培养“外星人”,先像陈志教授那样培养出更多一些“世界级”的吉他高手吧,而这套教材中就有着完美的“成才攻略”。
是为序。

方立平
2013年6月





前言

2011年当我们用自己创设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培养出被法国大教授克劳迪奥۬۠.•卡弥萨萨先生称赞为“外星人”(其中施湛翔当年就在全国的海选中以唯一的吉他专业学生被星海音乐学院附小录取并作重点培养),我们知道确实是到了可再一次做更深入总结的时候了这就有了现在这套教材。
这套“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即《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着丰富的艺术融合来源,这里有必要向读者做番交代:
自十年前,方立平老师给我们提示再写教材就要立足点高,要“与世界对话”!(原话是:与世界对话,就是要找到“世界高度”,就是要有雄心超越世界!)经过长久的隐秘和艰巨的“对话”,我们终于找到了足以能构架起这套具有世界意义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五要素:第一个要素是“陈志元素”;第二个要素我们称之为是“大卫•罗素元素”;第三个则是“索尔元素”;第四个因是取自于钢琴教学法,故可称之为“钢琴元素”;第五个则是“文学元素”。说“陈志元素”,是因为我们在研究初期,最早地对陈志教授的教学法和他的学生的演奏技能进行了剖析,特别是陈志教授强调的科学拨弦法,我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启示;说“大卫•罗素元素”,是因为我们曾彻夜听赏着他的演奏,我们认为大卫•罗素的演奏肯定是当代世界吉他艺术史上的最具光彩的代表,我们毫不掩饰对他演奏艺术的推崇,从他的演奏艺术中,我们明白了如何才能教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控好吉他这一和声乐器并获取与钢琴媲美的演奏艺术效果;“索尔元素”则很明白,我们旗帜鲜明地将索尔的一些练习曲作为当代吉他学习者的首选,并通过对索尔的练习曲的解读和指导学生练习,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或表现出如同陈志教授学生一样的天赋和大卫•罗素那样的演奏风采;说“钢琴元素”,是因为——我们毫不隐讳,我们在研究和创设“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过程中,非常广泛和深入地学习并吸纳了钢琴教学中的成果和经验(钢琴教学中的成果和经验,如郎朗演奏时的感觉特点,李云迪的导师但昭义教授的授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无与伦比”,因限于篇幅,这里不作细说);而说“文学元素”,是我们借用了文学手段,用形象思维,为每首练习曲都“创作了”(或称提炼了)形象、生动、妥贴,更富有童趣的名字,学生从形象化的曲名中很容易进入“索尔世界”。
为此,我们要对上述给过我们灵感启示的前辈和先贤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借这套“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正式推出之际,向陈志教授、向大卫•罗素表示感谢,向方立平老师表示感谢——他在十年前率先帮我们去陈志教授那里进行“考察”和“取经”,并一直同我们一起对世界吉他演奏家的录音进行“甄别”,帮助我们确认了“大卫•罗素”。
有关这套教材的具体特点书中均有详尽的表述,小到每一乐句,大到每一练习曲后均有的讲解,以及书后附有的特殊技法的说明。比较值得我们自慰的是:在呼唤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材确实在一些重要的关节点上属世界首创,如在教材中为练习曲系统地:1.加入标题;2.加入消音标记;3.规范左右手指法名称。也引进了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并加以提升,如:1.比对了各种版本的差异性进行“优选”;2.加入了乐句连线记号;3.在忠于原稿的基础上(只有左手指法)加入了右手指法,并对左手指法进行了更加合理的改动;4.全方位对乐谱解读(在世界流行的吉他教材中尚未发现);5.CD/DVD中示范录音者年龄只有12岁(相信世界上这么小的儿童录音也很罕见)。
教材即将出版,我们要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两位领导:总编辑费维耀、副总编辑朱凌云,他们慧眼独具,非常认同我们“与世界对话”的理念,给予我们的教材编写以极大的支持;更要感谢责任编辑王琳,先是看到她细致的审稿意见,后又听说她住医院期间,仍时刻关注书稿进程并下厂亲自指导工人进行修改。如此敬业精神,深为感佩。
乘此机会,我们还要感谢的是《吉他时代》徐宇雅先生和《吉他岛》方翊先生,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追踪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次知道我们的新教材出版,又是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支持和报道,对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我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们想,也要感谢海内外的每位忠实读者,感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是会有回报的——我们衷心祈愿你们都能像施湛翔、陆明鹰已表现出的那样在吉他艺术学习的道路上获得最大的成功。

朱伟、方舟
2013年6月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00: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琴人合一
IMG_399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0 0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我提笔写这篇序时,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
多年前,当朱伟、方舟找我讨论为新教材制定写作目标时,我给了他们五个字:“与世界对话!”
“与世界对话”,就是这套新教材的立足点,不是一般性的立足点,而是要站在世界吉他艺术史的高度去构设、去创编、去填补空白!
这种勇气与目标,还有毅力与智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呼声:浏阅世界吉他教材,总体感觉平平;这是因为教儿童学吉他,多半视作“启蒙”(学着玩玩),少有人真正明白其为“和声乐器”,教材编写粗糙的多,不严谨的多;这情景大不如儿童学钢琴所编的教材。确实,儿童吉他学习太难了,在世界几百年历史上,少儿学吉他有大成果的很少见,难怪2011年,当法国大教授克劳迪奥۬۠.•卡弥萨萨先生来中国听了太仓的用这套教学方法训练出的两位天才少年后激动地说:简直难以置信,跑遍世界没听到过!他称这两个孩子是“外星人”!客观地说,这样的成果过去在中央音乐学院陈志教授的教学中我是见过的:我十年前曾有幸受陈志教授之邀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听赏过五六位少年,包括当时十三四岁的苏萌的出众演奏,后来这些孩子成长后全在世界上获奖出名。陈志一定是有教学秘法的,可惜他秘而不宣。那次我回南方后,跟朱伟、方舟就说起要重视对陈志教学成果的关注研究。陈志说过他自己“在天上飞”,那么我们也要学会“飞”,要让自己的教学产生“飞跃”,要摆脱那种陈旧的“糊涂型”弹法,要解析出清晰的科学方法来。
我一直看好朱、方组合:朱伟教学极用心,对吉他的六根弦有着超越常人的悟性;方舟善钢琴、单簧管,又从事学术工作,有段时间我与他们常常在一起分析陈志教学特征,坦白地说,通过对陈志学生演奏分析,确实找到不少技术信息;但更可贵的是朱、方组合还从世界众多大大小小的吉他“王子”“皇帝”中“顺藤摸瓜”层层筛选、淘汰毫不留情,从朱伟收集的一千多张外国唱片到最后就只认定了大卫•罗素——这里要说明,不是其他人的演奏就“一无是处”,而是从演奏的技术层面分析,比如从声响学(音色、音质)、运指力学(技法)等角度看,大卫•罗素无疑最让人心服口服(后来知道他学过小提琴,艺术修养颇高)。从他的数十张唱片中浑然一体、乐感十足的演奏录音中,我们感悟到了完美的艺术是如何构建在最完美的技术上的。正是主要从陈志和大卫•罗素中解析出一系列隐秘而明确的技术信息——当然最后还靠着两位作者极富灵感的创造力并最大程度地融合进了成熟的钢琴大师的心得和教、演经验,才创设了这套——我称之为“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学吉他难,儿童学吉他更难;教吉他不易。教儿童学吉他更不易,而这套《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寻》所展示出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魅力就在于解决了这两个“难”与“不易”。关于具体的演奏与教学方法,两位作者在教程中已有详尽的解读和精妙的指导方式,我只想指出的是:这套教学和演奏法,是糅合了包括“陈志元素”、“大卫•罗素元素”、“索尔元素”、“钢琴元素”和“文学元素”的创新型教材;而作为“教程”,其中包括科学拨弦、如何掌控呼吸、消音技术等等,教学上真正落实到了细微之处。这证明了这套教材,有着宏观与微观的双重艺术构建,这说明这套教材所讲述的方法是科学的、系统性的,这也是能确保“学之有效”、“教之有效”的教学基础保证。
也有人问,在这套教材中为何选择的是索尔?为何不是卡尔卡西?其实他们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卡尔卡西的练习曲音乐性明显不足——学钢琴的都知道,比如赵晓生就与我说过“弹练习曲也要表现出音乐来”,我的理解是:好的练习曲也应是有演奏表现力。卡尔卡西不太具有,而整个世界吉他史上留存的财富中,以这一标准取舍,索尔凸显!因此首选最具音乐感的索尔的练习曲,又有着从陈志和大卫•罗素的教学与演奏中解析出来的部分技法,再加上来自钢琴教学的灵感,这便有了这套由朱伟和方舟创设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有了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是千百万喜爱吉他的少年人的幸运,当然也是世界吉他艺术范畴中的幸运。
我已将朱、方的这套教材的“秘色”透露出来了,诸位读者是否也应怀着与我一样的情怀从内心深处认识了它的超常价值,并与我一起称道:这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教材啊!我相信,这套教学法已培养出施湛翔、陆明鹰这样的为人称道的少年“外星人”,那么也一定能给更多的吉他爱好者以真正有益的教育,只是,我们先不忙着去培养“外星人”,先像陈志教授那样培养出更多一些“世界级”的吉他高手吧,而这套教材中就有着完美的“成才攻略”。
是为序。

方立平
2013年6月





前言

2011年当我们用自己创设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培养出被法国大教授克劳迪奥۬۠.•卡弥萨萨先生称赞为“外星人”(其中施湛翔当年就在全国的海选中以唯一的吉他专业学生被星海音乐学院附小录取并作重点培养),我们知道确实是到了可再一次做更深入总结的时候了这就有了现在这套教材。
这套“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即《儿童吉他演奏与教学指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着丰富的艺术融合来源,这里有必要向读者做番交代:
自十年前,方立平老师给我们提示再写教材就要立足点高,要“与世界对话”!(原话是:与世界对话,就是要找到“世界高度”,就是要有雄心超越世界!)经过长久的隐秘和艰巨的“对话”,我们终于找到了足以能构架起这套具有世界意义的“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五要素:第一个要素是“陈志元素”;第二个要素我们称之为是“大卫•罗素元素”;第三个则是“索尔元素”;第四个因是取自于钢琴教学法,故可称之为“钢琴元素”;第五个则是“文学元素”。说“陈志元素”,是因为我们在研究初期,最早地对陈志教授的教学法和他的学生的演奏技能进行了剖析,特别是陈志教授强调的科学拨弦法,我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启示;说“大卫•罗素元素”,是因为我们曾彻夜听赏着他的演奏,我们认为大卫•罗素的演奏肯定是当代世界吉他艺术史上的最具光彩的代表,我们毫不掩饰对他演奏艺术的推崇,从他的演奏艺术中,我们明白了如何才能教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控好吉他这一和声乐器并获取与钢琴媲美的演奏艺术效果;“索尔元素”则很明白,我们旗帜鲜明地将索尔的一些练习曲作为当代吉他学习者的首选,并通过对索尔的练习曲的解读和指导学生练习,使他们尽快地掌握或表现出如同陈志教授学生一样的天赋和大卫•罗素那样的演奏风采;说“钢琴元素”,是因为——我们毫不隐讳,我们在研究和创设“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的过程中,非常广泛和深入地学习并吸纳了钢琴教学中的成果和经验(钢琴教学中的成果和经验,如郎朗演奏时的感觉特点,李云迪的导师但昭义教授的授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无与伦比”,因限于篇幅,这里不作细说);而说“文学元素”,是我们借用了文学手段,用形象思维,为每首练习曲都“创作了”(或称提炼了)形象、生动、妥贴,更富有童趣的名字,学生从形象化的曲名中很容易进入“索尔世界”。
为此,我们要对上述给过我们灵感启示的前辈和先贤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借这套“索尔吉他中国教学法”正式推出之际,向陈志教授、向大卫•罗素表示感谢,向方立平老师表示感谢——他在十年前率先帮我们去陈志教授那里进行“考察”和“取经”,并一直同我们一起对世界吉他演奏家的录音进行“甄别”,帮助我们确认了“大卫•罗素”。
有关这套教材的具体特点书中均有详尽的表述,小到每一乐句,大到每一练习曲后均有的讲解,以及书后附有的特殊技法的说明。比较值得我们自慰的是:在呼唤创新的时代,我们的教材确实在一些重要的关节点上属世界首创,如在教材中为练习曲系统地:1.加入标题;2.加入消音标记;3.规范左右手指法名称。也引进了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并加以提升,如:1.比对了各种版本的差异性进行“优选”;2.加入了乐句连线记号;3.在忠于原稿的基础上(只有左手指法)加入了右手指法,并对左手指法进行了更加合理的改动;4.全方位对乐谱解读(在世界流行的吉他教材中尚未发现);5.CD/DVD中示范录音者年龄只有12岁(相信世界上这么小的儿童录音也很罕见)。
教材即将出版,我们要感谢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两位领导:总编辑费维耀、副总编辑朱凌云,他们慧眼独具,非常认同我们“与世界对话”的理念,给予我们的教材编写以极大的支持;更要感谢责任编辑王琳,先是看到她细致的审稿意见,后又听说她住医院期间,仍时刻关注书稿进程并下厂亲自指导工人进行修改。如此敬业精神,深为感佩。
乘此机会,我们还要感谢的是《吉他时代》徐宇雅先生和《吉他岛》方翊先生,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追踪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这次知道我们的新教材出版,又是在第一时间给予了支持和报道,对他们的真诚和热情我们表示感谢!
最后,我们想,也要感谢海内外的每位忠实读者,感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当然这种信任是会有回报的——我们衷心祈愿你们都能像施湛翔、陆明鹰已表现出的那样在吉他艺术学习的道路上获得最大的成功。

朱伟、方舟
2013年6月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6: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材进入了最后一次校对,朱老师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照片 005.jpg
照片 006.jpg
照片 007.jpg
照片 004.jpg
发表于 2013-7-14 1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之前已出版的教材和指导是重复的吗?有啥区别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6-24 21:04 , Processed in 0.0336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