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2|回复: 15

结合吉他音乐浅谈和声、调性在音乐进行中的运用及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1 0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结合吉他音乐浅谈和声、调性在音乐进行中的运用及作用 ——以分析汉兹的夜曲为例 英国音乐学家戴里克·柯克在其著作《音乐语言》中提出音乐作品可以分解为旋律、节奏、节拍……等13种表情元素。在音乐进行当中,这些音乐元素又联合起来共同塑造了各种音乐形象。然而并不是每一首乐曲中13种元素都完全具备同等重要的地位,很多时候只是其中几种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音乐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这几种。 众所周知,旋律是乐曲的中心。如果音乐是一幅人物画,那么旋律则是其所描绘的人物。然而,如果这幅画是一幅连阴影都没画上去的素描呢?又或者,这幅画是一幅蒙娜丽莎?如果要问两种画的形象给人感觉为何如此不同,那么我可以回答说是因为和声的缘故。 与直观的旋律相比,和声往往是给人心理层面上的感受。你可以听不出和弦,可以不会分析,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得到和声带来的情绪的微妙变化。可以慢慢地想象一下,当这幅连阴影都没画上去的人物素描线条慢慢地丰富,逐渐地添上色彩,它最后也能成为蒙娜丽莎。这就是和声奇妙的功能作用。 从汉兹的夜曲这首乐曲本身来说,运用了很多典型的和声对比运用手法。所以我选用这首曲子为例,浅谈一下和声、调性在音乐进行中的运用及作用。 一,平行大小调的调性对比 首先分析一下这曲子基本的结构: A段 B段 A’段 a + a b + c a +尾声 8小节8小节 8小节8小节 8小节 2小节 C大调 a小调a小调 C大调 从上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大小调的对比。在呈示部A段中运用C大调,中段运用其平行小调a小调,在再现部A’中再次回到C大调。 大调通常表现较为壮丽,辉煌,进行曲式的风格,然而这首夜曲把大调也写得很优美。如歌的主题在高音线条上出现,低音以分解和弦舒缓地衬托着,单从谱面看,线条的起伏已经很具美感了。主题重复了一遍之后,调式接着转到平行小调,情绪变得更为委婉动人。在主题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这里转小调主要是进行形象刻划。 二,主调与属调的调性对比 B段比较特殊,是引伸型中段与并置型中段的结合,所谓引伸型指的是引伸发展呈示部的主题,不出现新主题;并置型则出现新主题与两端形成对比。 B b + c 引伸型 并置型 a小调 a小调转G大调 b段其实就是a段的引伸发展,上面已阐述过。c段出现了新的素材,旋律转到了低音线条,这个留待下面再述。先讲调性。在c段的第6小节以一串半音阶的过渡以及正格终止确立到平行大调C大调的属调G大调,但只稍做停留,马上在低音出现一个降7级音F并且音阶下行回到C大调。这里就构成了主调C大调与属调G大调的对比。 转属调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开阔明亮。在这里由于G大调很短暂,只有两个和弦两小节,一闪而过又回到平行大调C大调。转属调开阔明亮的感觉不能很好的确立,这里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调性转移导致的情绪波动,无法抑止。随后主题又不知不觉地轻轻地出现,仿佛一阵痛彻心扉的呐喊后转过头偷偷地掩面轻泣。全曲最感人的就在这个地方了。弹到这里不禁都会一声叹息。 再现主题时可以把低音和旋律错开来弹,先靠弦弹根音再拨1弦,更能把这感人的情绪表达得更加婉转迂迴。 三,离调和弦的引进 不仅在较大的乐段做调性的对比,而且在每一个乐句中,都用了离调的和弦以加重色彩及增强进行的力度。 下面我标出每一小节的音级标记逐个分析。 1 |指第一小节,类推: a C大调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Ⅰ Ⅴ7 Ⅴ7 Ⅰ Ⅴ7/Ⅱ Ⅱ Ⅴ7 Ⅰ b a小调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Ⅰ Ⅳ Ⅴ7 Ⅰ Ⅴ7/Ⅳ Ⅳ Ⅴ7 Ⅰ 在上图的第5小节,a段和b段都同时出现了一个相同结构的副属七和弦,用固定标记同样是A7。在音级标记中一个标为Ⅴ7/Ⅱ一个标为Ⅴ7/Ⅳ,是因为大小调的音级排列不同。Ⅴ7/Ⅱ,Ⅴ7/Ⅳ的意思分别是二级的属七和弦和四级的属七和弦。由于这个和弦的引进,与后面第6小节的d小三和弦构成了V7-Ⅰ的进行,a段原C大调的主和弦临时转移在到二级d小调上,b段原a小调的主和弦临时转移到下属d小调上。然后由d小三和弦进行到属七(第七小节),再终止在主和弦上。从功能上来说,Ⅱ和Ⅳ都是下属功能和弦,由下属进行到属七,再终止在主和弦,完成了正格全终止,本质上大调小调都是一样的。 第5小节A7的出现,更多地像是一个疑虑,它打破了原本宁静的心境,刹那间心湖里的轻波微澜变成了波浪(第5、6小节有一个琶音的大起大落),心底冒出了一丝丝的迟疑(第6小节末渐慢)。 四,音区的对比 A段 B段 A’段 a + a b + c a +尾声 高音 高音 高音 低音 高音 高音指旋律在高音线条,低音指旋律在低音线条。 c段把旋律放在了较低的音区上。音区高,声音则透明、轻淡、轻松;音区低,声音则浑浊、沉重、不安。而且这一段的伴奏织体是柱式和弦,音乐形象一下子凝重起来了。 到这里就差不多分析完了这首夜曲了。 上面谈的四个方面都是非常常见的,几乎在任何体裁是二段体或更长篇幅的乐曲中都能见到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和声手法的运用也是常见的,如同名大小调的转换,伴奏织体的变化等等,以后有机会我会再举例详细谈谈。 由于时间缘故,匆匆成文,再者囿于本人学识,不免有所谬误,还望各位斧正。
发表于 2005-6-11 14: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搂主的好文章!
发表于 2005-6-14 1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顶了~
发表于 2005-6-14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但是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技巧做不到的话,任何分析都是在浪费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05-6-21 00: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030在2005-6-14 17:44:11的发言: 顶一下!但是同时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技巧做不到的话,任何分析都是在浪费时间。
你说得有一定道理。 不过我却不认为分析演奏不了的作品属于浪费时间。往往是不会生蛋的人知道鸡蛋的滋味而不是母鸡,呵呵。 如果缺乏对作品深入的分析能力,那么技巧再高也只是一部机器。
发表于 2005-6-21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以及楼主第五楼的回帖:) 经典啊. "不过我却不认为分析演奏不了的作品属于浪费时间。 往往是不会生蛋的人知道鸡蛋的滋味而不是母鸡,呵呵。 如果缺乏对作品深入的分析能力,那么技巧再高也只是一部机器。"
发表于 2005-6-21 19: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往往是不会生蛋的人知道鸡蛋的滋味而不是母鸡” 。。。。这句话有点意思! 我记得我在技巧跃进之前还是挺有音乐感觉的,虽然什么都弹不好; 但当刻苦练习技巧过关后,发现自己已习惯将音阶飚得像机关枪一样了,音符正确,速度够快,音色够饱满扎实,音量够大,这些技术上的指标充斥大脑,反而把自己的乐感给冲淡了。。。以前虽然弹不好,但偶尔弹好的片断别人会由衷地赞叹:你弹得好听! 技巧过关后,听到更多的是“你弹得很牛!” 音乐还是应该“好听”,而不是“很牛”。 技巧是手段,是工具,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可以解决的;但对音乐不断深入的感悟和理解才是音乐人需要持之以恒去追求的东西
发表于 2005-6-21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很有意义。。。是从理论角度阐述的 另外,我觉得乐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人,也许不懂语法,但可以将母语说的不出语病;同理,乐感好的人,也许并不懂太多理论,也可以把结构、分句处理得很到位,这说明他完全理解了音乐本身。。。 乐理和乐感,如能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那再好不过。。。
发表于 2005-6-21 2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说,音乐是“知识”、“经验”和“感悟”的有机结合,有了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感悟也还是不行的。
发表于 2005-6-21 2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主要分析的是乐理方面的,和演奏表现的关系并不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14 23:32 , Processed in 0.0588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