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98|回复: 0

紀念巴赫逝世二五○週年活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4 2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紀念巴赫逝世二五○週年活動 大師出現,往往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一方面因為他們的成就達到後人難以凌越的高峰,一方面他們也徹底滿足了人類追求某種事物的意欲。就音樂史來說,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便是少數具備終結一個時代地位的巨人,也由於他的「後無來者」,使他的歿年較其他音樂家更有歷史斷代的里程碑意義。二○○○年恰逢巴赫逝世二百五十週年,全球樂界便紛紛在今年推出各項紀念活動,與巴赫關係密切的萊比錫也在其上空掛上巨幅肖像,重現巴赫在萊比錫全盛時期的不朽風華。 從十七世紀初到十八世紀中葉所謂的「巴洛克時期」,約略在巴赫去世時告終。巴赫把巴洛克時代以來的樂曲型式、複音音樂發揮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回顧巴赫之所以能達到這種成就,除個人的博學多聞外,家族遺傳的叛逆、頑固、浪漫性格是一大主因。這點常表現在他像匯納百川一樣,吸收了百多年來巴洛克音樂精華的作曲理念上。 不過,巴赫的地位在當時並沒有像今日如此廣受肯定,同期的人把他當成是個剛愎自用、標新立異的怪人,批評他經常無故擅離職守,使用離經叛道的和弦與變奏等技法。即使是對巴赫鍵盤樂器作品讚譽有加的評論家謝伊貝(Johann Adolf Scheibe),也認為巴赫其他的作品實在過於「精巧雜亂」。因此巴赫在一七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逝世的時候,社會反應極其冷漠。他的名字雖不至於在樂界完全消失,不過從巴赫逝世到一八○○年左右,出版商完全沒有出版巴赫任何一部大型作品樂譜卻也是事實。直到一八○二年後,才開始有音樂學者為巴赫著書立傳,巴赫漸漸得到樂界的重視。一八五○年成立的巴赫學會以五十年時間研究蒐集,終於在一九○○年編纂出巴赫作品集,讓巴赫的完整面目重新在世人面前復活。 今年紀念活動預計在七月間,也就是巴赫忌日前後達到最高峰。但單就上半年來說,世界各地已推出不少精彩的紀念活動。首先行動的是唱片公司,以錄製早期音樂聞名的法國Harmonia Mundi重新整理旗下錄音,並補充灌錄部份缺漏者,在年初推出共計七十八張《重現巴赫》系列唱片。巴赫祖國的德國唱片公司更是大手筆,Hanssler與Teldec分別以一七○、一五三張CD的大手筆推出巴赫作品全集;DG唱片公司則與巴洛克音樂代言人賈第納合作,錄製巴赫清唱劇全集。 音樂會活動方面,不少獨奏家都把巴赫作品當成今年的演出重心,或是重新上演、編訂巴赫亡佚已久的作品。由於巴赫曾經在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前身「大學音樂社」發表許多作品,並擔任過聖湯斯教會指揮,因此萊比錫聖湯斯教會學校合唱團與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合作的《馬太受難曲》,還有萊比錫舉辦的系列紀念活動被公認是最「正統」的節目。 在德國作曲家裡,巴赫作品在俄羅斯的演出頻率並不高,但是莫斯科、聖彼得堡兩大城市今年也以巴赫為主題籌辦各項音樂節。莫斯科音樂劇院更邀請德國編舞家曼茲(Caspar Meinz)前來相助,根據巴赫作品創作出新舞劇「法國組曲:巴洛克芭蕾的復興」。法國則在羅浮宮推出「螢幕上的巴赫」展,這次播放的影片包括多位著名音樂家詮釋巴赫的紀錄片,以及被巴赫音樂啟發靈感而創作的各種表演藝術,包括去年才以84歲高齡第四度錄製《郭德堡變奏曲》的美國鋼琴家杜蕾克,以及顧爾德、美國爵士鋼琴家賈瑞特(Keith Jarrett)、管風琴家舒瓦澤(Albert Schweitzer)、大鍵琴家蘭道芙絲卡等人;再來是吉他等彈撥樂器(包括吉他家塞哥維亞的大師班)、五個不同版本的《布蘭登堡協奏曲》與七位大提琴,如:托特里葉、史塔克的演奏與訪談。 俄羅斯小提琴家大衛‧奧伊斯特拉赫分別與兒子伊格爾‧奧伊斯特拉赫、曼紐因合作的兩部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影片也會出現在這一系列展覽。再來是俄國小提琴家米爾斯坦與海飛茲演奏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中最著名「夏康舞曲」;而布梭尼親自演奏的「夏康」鋼琴改編曲也會經由紙卷鋼琴重現。在同一天的影片裡,霍洛維茲演奏的合唱曲《來吧,異教徒的救世主》也是樂迷矚目的焦點。 著名的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也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如:鋼琴家弗利德曼所詮釋的陶西格改編版(同樣是紙卷鋼琴錄音)、史托科夫斯基與費城管弦樂團合作的史托科夫斯基管弦樂改編版,還有加拿大銅管五重奏的銅管版。 舞蹈方面,編舞家韓弗里(Doris Humphrey)、巴蘭欽、馬林(Maguy Marin)與巴拉斯卡(Felix Blaska)的作品是播出重心,最後以佩帝的作品《青年與死神》結束,演出者是佩帝的妻子容麥赫與紐瑞耶夫。至於利用巴赫作品進行改編創作部份,館方播出的是法國爵士樂手賈克‧路西耶三重奏(Jacques Loussier Trio)與烏斯季諾夫(Peter Ustinov)的演出。 在英國的紀念活動中,最特別的是英國國立歌劇院以戲劇手法演出的《約翰受難曲》,導演華納(Deborah Warner)認為,《約翰受難曲》比起著名的《馬太受難曲》更有戲劇性、情節比任何一部歌劇的更加豐富,在英國國立歌劇院執行長佩涅(Nicholas Payne)的支持下,她於四月在倫敦的體育館推出戲劇版本的《約翰受難曲》。 在華納的觀念裡,巴赫的音樂完全超越時空與宗教性,所以她並不特別強調故事裡的宗教意義。舞台佈景極為簡單抽象,基督宗教裡最重要的十字架只以垂直的木板代替,並運用錄影帶及幻燈片的科技性產品,再再都顯示出她想把基督受難從單純的宗教故事擴展為普遍性的意義。 華納認為,約翰福音關於耶穌受難的結尾極富震撼性的戲劇效果,因此她安排人們到耶穌的墳獻花,還讓孩童帶著象徵犧牲的活羊上場。不過,這個原意絕對沒錯的作法卻替全劇帶來出乎意料的結局:莊嚴的尾聲因為小羊的咩咩叫聲引起全場觀眾爆笑。 由於華納的作品不是人人預期中的巴赫,演出後在英國也引起兩種極端的反應。贊成者認為,華納的作法新意十足,舞台效果更把巴赫音樂的觀念忠實地簡化,雖然作品不能算是完美,但是也表現出一家之言。反對者則批評巴赫的作品已經能自己說話,添加的外衣都是畫蛇添足,把「戲劇化」看得太簡單。 另一個廣受全球巴赫音樂愛好者矚目的活動,就是賈第納「巴赫清唱劇朝聖之旅」。經過三年籌畫,賈第納與蒙台威爾第合唱團、英國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為期一年,在歐洲五十座教堂舉行一系列「巴赫清唱劇朝聖之旅」。賈第納預計在一年內演出巴赫全部一九八部清唱劇,演出日期則盡量與創作完成時間相符。出發朝聖前,賈第納與蒙台威爾第合唱團、英國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在DG錄下其中近四十齣清唱劇,唱片公司的參與英國查理王子出資贊助更讓這趟「朝聖之旅」備增聲勢,也引起英國各大媒體的競相報導。 不過由於資金問題,賈第納這趟「朝聖之旅」走得並不順利。這次活動預計花費五百六十萬英磅,但是英國藝術評議會只給了一萬五千英磅,再加上其他資助與查理王子的七萬五千英磅,直到去年十月,英國巴洛克獨奏家合奏團宣稱還有一百萬的差額。根據賈第納與DG在一九九四年簽署的合約,DG當時特別答應為他出版全套五十九張的巴赫清唱劇全集。因此賈第納把希望放在DG,認為DG發行的「朝聖之旅」實況至少可以彌補部份支出。 沒想到,DG在去年八月突然表示因為資金不夠、唱片不景氣等等因素,無法為賈第納的「朝聖之旅」做完整實況錄音,當然更不可能出版,賈第納因此還在德國與DG打起違約官司,最後雙方以DG出版一套十二張的清唱劇專輯和解。不過,預期中的五十九張一下子縮減成十二張,實況錄音也變成錄音室錄音,賈第納也與DG造成心結,實屬樂壇憾事。 下半年的紀念活動,喜歡嘗新的樂迷不妨注意華裔作曲家譚盾應德國巴赫國際學會創作,預定九月在德國斯圖嘉特演出的《新馬太受難曲》。(2000年6月1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4-20 09:22 , Processed in 0.0327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