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夜曲在肖邦创作中的发展
肖邦夜曲中这些丰富多彩的创作因素是费尔德的夜曲所不能比拟的,费尔德的夜曲甜蜜而哀愁,作品中渗透的19世纪社会中的沙龙气质使他的夜曲创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人们曾经称沙龙音乐为“钢琴娱乐音乐”,表明其一全能的钢琴是沙龙这一音乐形式的功能支持者,其二即沙龙音乐的娱乐性。舒曼以纯美学的标准观点和艺术价值观评价沙龙音乐认为她是“放弃较高的艺术价值的认可的艺术形式”。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对费尔德夜曲片段的分析(见谱例27、28):
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看到,费尔德的音乐创作中织体简单,变化较少;稳定的大小体系思维;规范的功能和声进行,……这与我们所分析的肖邦的夜曲是不同的。肖邦的夜曲中渗透了民间音乐的创作因素如:即兴加花的发展表现手法,民族调式:多利亚,里底亚等调式的使用从而产生的调式和声特点和调式转调手法,大小调的直接对峙等等。从而使夜曲这一钢琴体裁实现内涵的扩展和风格的变化。肖邦的夜曲不但织体丰富,而且这些丰富的织体因素同时还展现了中、俄、东欧之前的文化交流。就像来自西方而现在在中国大家吃的津津有味的pizza是起源于中国的馅饼一样,大家喜欢的肖邦作品亦中有大家熟悉的五声性风格的旋律和五声音阶风格的织体。新千年前夕,《华盛顿邮报》选出“本千年第一人”,不是哥仑布,不是牛顿,而是成吉思汗。他的功绩不在与用武力用战争扩大中国的版图而是为他和他的子孙缔造了一个广大的自由贸易区,横跨欧亚大陆,这大大地促进了东西文明的连接。肖邦升F大调夜曲中就使用了五声性风格的旋律和五声音阶式的织体(见谱例29):
夜曲结尾处的五声音阶织体与开头的五声性风格的旋律相呼应。
肖邦的夜曲虽然在外表形式上一看与费尔德的夜曲比较近似,但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肖邦夜曲在旋律上仍有费尔德的抒情、安宁,甚至有一些哀愁的特点,但肖邦的旋律显然比费尔德有更长的呼吸,因为肖邦所表达的内心世界更深沉、也更宽广、和声的丰富与内心的感情体验的深邃相通。费尔德常只满足于和声的准确度而无法展开更多层次的内心体验。创作永远是人格与艺术素养的体现,民族风格的体现。宽广的叙事,细致深沉的感情,不予遏制的激情在肖邦的夜曲中充分的表达了出来,使他在这一领域中达到别人不能达到的高度。
结论
从十八世纪末起到二十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差不多一个半世纪波兰民族都是在亡国的惨痛中过日子。赫里斯齐安诺维奇在他的论著中写到:“肖邦是人民诗人不仅由于他写了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问题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本质、在与肖邦的作品的精神……。 (摘自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2月,第216页)肖邦即使在他的夜曲和叙事曲中也是人民的音乐诗人” 我们欣赏肖邦纪念肖邦,不但纪念他的音乐的同时也纪念他的人格。
致谢语:
感谢杜兆植老师、黄因老师在《从肖邦的夜曲和玛祖卡中探索其创作中的民族音乐风格》的写作中给于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钱仁康.《肖邦的叙事曲》[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3月.
[2] A•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0年2月.
[3] 卓菲亚•丽莎 著,于润洋 译.《卓菲亚•丽莎音乐美学译著新编》[M].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2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2 13:02:4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