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公告]玉渊潭湖畔碴琴大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4 0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抱歉,前两天的报纸找不见了。我到邻居那也没翻到。只是记得当时新京报差不多有一个版面介绍了当年在北京的吉他情况。还有一些历史照片。文章中介绍了当年的一些风云人物,不过没有提到陈教授。估计在当时的环境下,陈教授的理论和教学还没有显现的那么突出。这些当年的风云人物也已经不太为现在的爱好者所知。
发表于 2005-1-4 0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找到了!! 重聚八一湖“琴”述25年 来源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news/2004-12-20/20041220145048.html    二十多年过去了,再聚首时,那委婉的弦声与和着节奏的吟唱又开始在水岸边轻轻响起……… 一把吉它,让他们重聚首。来自琴箱的声音在耳边索绕多年。 和二十年前相比,今天已是老、中、青三代吉它狂相聚一堂。 20多年前颐和园就记下了他们曼妙的琴音。图片提供/苏基忠   ■圈子履历   初建时间:上世纪70年代(90年代以后因多种原因解散)   复建时间:正式定为12月26日晚(但此前圈中老人儿已多次碰头,活动筋骨)。   成立缘由:二十多年来难以忘怀的纯真友情和难以割舍的吉它情结。   圈子主角:以纪铁山、苏基珍、王友民、康林耿为代表的70年代吉它狂和80年代中、后期的吉它狂们。   重聚首根据地:八一湖畔好喜吧   你就是那个坐在马路牙子上的歌者,他就是不曾侧目,但心中已经与你合唱的路人,那声音如此真实,因为它来自琴箱,至今依然在我耳畔。   ———吉它爱好者孙建国   49岁的纪铁山脱去了外套。   当有人从别处抱了一把吉它塞给他时,纪铁山拒绝了。随即站起身来走向车厢取出了自己的吉它。   调弦、沉默、深呼吸,指尖滑下去,圆润、和谐的音符跳出来,夏威夷吉它的演奏感染了周围每一位老友。   显然,他是有备而来的。   25年后“重拾”自己   2004年12月14日的下午4时30分,苏基珍、纪铁山以及他们25年前的“吉它狂”玩伴们再度坐在了一起。此前,他们中的很多人已分别了太久。   “很久不练,手指有些不听使唤了”,纪铁山等人微笑着开始回忆25年前那个文化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   夏天里的八一湖、北海公园等处是最热闹的,曾经有一次,北海公园里看演出的人群黑压压的一大片,让警察也感到害怕起来,直至最后就算买票也不让进了。   “玩得十分干净”,这是今天的人们对彼时的留恋。   苏基珍说,虽然这么多年没有弹琴,但心里一直没有放下。2个月前在得知即将到来的活动的消息后,他就开始恢复手指的运动。   用口型和眼神反映时代内容   从“难忘初恋情人”,到“恰似你的温柔”,从“祈望”到“映山红”,从“月亮代表我的心”到“泪的小雨”到俄罗斯歌曲……如此一曲曲的弹唱着,25年后的琴声感染了每一位人,包括这个圈子的客人———李翼,她应和着大家的节奏欢乐地跳起来。一时,歌声、琴声,掌声,飘向窗外,直至天黑浑然不觉。   记者次日在崇文门新世界附近一茶馆内再次见到了苏基珍他们。那天晚上,整个茶馆,有的人在玩着麻将,有的人在烫着火锅,只有这里飘荡着琴声,直到晚上11:30才逐渐停歇。   离开前,他们相互商议着12月26日晚圈子“复建”那天所要演奏的曲目。几人一致表示:“一定要选择最富有时代代表性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歌曲,要细到每一个口型、每一个眼神来表达出歌词所反映的时代内容”。   苏基珍说,当年他们就经常从天黑一直弹到天明,而且一把琴,就能把大家聚到一起,开一个家庭舞会。25年后,当琴声再度响起时,一切又将变得可成追忆。   ■圈中老梆子   张士光,80岁,著名吉它演奏家、教育家。曾任中华音乐学校校长,亲手培养了几代音乐人才。对吉它音乐在中国的传播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堪称吉它界泰斗。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吉它学会副会长。   苏基珍,54岁,人称“吉它狐狸”。1968年开始“玩”吉它,创造了当时被称为“海派”的艺术流派,曾是“北京四大琴师”之一;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顶尖级吉它高手,至今还有不少人忆得他们的光辉岁月。   纪铁山,49岁,别号“铁驴”。1970年师从吉它界泰斗张士光学习夏威夷吉它,演奏技艺精湛,琴声神秘妙曼。   康林耿,41岁,是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初的吉它狂。现任中国吉它等级考评委员会副主任。   王友民,42岁,曾留学西班牙获得吉它专业双学位。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吉它学会秘书长。与康林耿、纪铁山同为张士光的学生,长期从事吉它推广工作。   80年代的后起之秀就更多了……   ■成员谈“琴”   跟着张士光老师学习时,闭门在家苦练了四年,练琴还不算最苦,最苦的还是遭盘问、受冷眼,被别人摔琴,甚至还要冒着被警察盯上的危险。———纪铁山吉它就像我的伴侣与孩子一样,现在一听到任何“吉”字开头的词语,首先联想到的便是吉它。   ———王友民吉它陪伴了我最困苦的日子,在东北吉林插队时2年的音乐教师生涯中,我当时惟一的教材就是一把吉它。在那无数个黑夜中感到害怕时,弹琴是我惟一的寄托。———苏基珍以前能聚人,一方面是大众需要音乐,一方面是吉它手需要表演,大家的生活方式都很简单。现在社会分工细了,人心也远了。   ———康林耿吉它一直就在那里等着你,通过那些熟悉的音符,一定能试着把自己一点一点地找回来。———孙建国琴,没有变;我,却变了———众人心声   ■经典回忆   年少轻狂的残酷游戏———“碴琴”   讲述人:苏基珍、纪铁山等20多年前的北京,吉它教材很少,几乎所有人都是自学成才。当年的吉它手切磋技艺、一决高下的主要手段就是“碴琴”(一种民间吉它“对抗赛”)。   用掌声和唏嘘声打分   碴琴多是自发的,也有相约切磋的,还有由喜欢看热闹的好事者挑起的。比赛中吉它手轮流弹奏自己拿手的曲目,现场没有专家评委,观众的叫好声掌声和唏嘘声就是对演奏者的打分。观众会在场下点曲,所以吉它手不仅要技艺高知道的曲目还要多,演奏完毕,胜败结果立现。   苏基珍与纪铁山都经历过“碴琴”的年代,也正在是“碴琴”的过程中脱颖而出,名声大振的。因为纪铁山专攻的夏威夷吉它弹奏法少有人知,跟随张士光老师又学得扎实,所以一出外“碴琴”便令人震惊。   民间评出“四大琴师”   纪铁山告诉记者,既便如此,他还是经常躲在家里偷偷地练,练好才找人“碴琴”。苏基珍演奏的海派更是不时有“碴琴”之事。“碴琴”时的情景往往是:在水边选一块空地,端把椅子,上面端端正正地放一把吉它,周围是人头攒动的观众,比赛的方式与打擂台无异。   1978年夏天,在中山公园举办的一次北京吉它高手云集的“碴琴”大赛上,苏基珍在无数听众“再来一个”的呼声中,赢得了阵阵掌声,也赢得了民间公认的“四大琴师”之誉。苏基珍表示,自己一般都是以琴会友,所以轮到相约碴琴时还算比较友好,有时闹事的反倒是各派的支持者,这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球迷之争。   输者可能被摔琴   碴琴是一件残酷的事情,胜败立现的尴尬暂且不说。有时如果是相约碴琴,输者的吉它还可能被摔碎在胜者脚下。当时一把吉它18元至三五十元不等,这个价格已经是普通工人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工资了。   也许正是这种残酷也促使吉它手下狠功夫苦练。无怪乎纪铁山说,用练吉它的毅力来做别的事,没有不成的。   当年在水边碴琴的高手有走进专业团体成为职业演员的,但更多的还是在社会的变革中搁起当年的吉它过着自己的平凡生活。   ■寻人启事   期待聚首:用琴声呼唤伙伴   2004年12月26日18:30,这是“吉它狂”们再聚首后首次正式活动的时间。地点在玉渊潭公园的好喜吧内,因为那里推窗就是八一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吉它青年最主要的聚集地。   那一天,圈中老人将弹唱当年的老歌,用琴箱进行演奏,整个过程使用Unplug(不插电)形式。另外,还将有38把价值从千元到数万元不同品质的吉它,分由吉它大师演奏,使人体验不同的音色。届时,坐在宁静的湖边,沐浴着烛光,品着浓浓的咖啡、红酒,和着天籁般的琴声,可随着大师们一起进入那个吉它声声的年代。如果你也是当年的一分子,那么赶紧回到大部队吧!   (注:因场地有限,有吉它迷想去切磋需提前告知主办者。联系电话:68628322)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宋艳青本版摄影(除署名外)/本报记者浦峰
发表于 2005-1-4 09: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看了全文,没有说出具体的"四大琴师"只是提到了其中的一位. 问andyxuan:这个内容与报纸上一样吗?
发表于 2005-1-4 14: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就是这些内容。这些对于吉他界的人来说也是历史了。
发表于 2005-1-17 1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这样的好地方!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9-26 03:26 , Processed in 0.04904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