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2|回复: 7

抄录---广告乌托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6 1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ace=楷体_GB2312] 文艺批评家蔡翔先生的文化散文集<神圣回忆>一书,以一个生命的生存经历为线索,通过对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命运,社会现象的审视,回顾,引申出对历史,社会,以及人们的生存环境乃至整个文化形态的理性思考。 选文阐明了广告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也是一份时代的“文化档案”。当今社会,广告正成为一种新的文本,它不仅记录了今日城市的匮乏和悄悄骚动的欲望,记录了城市居民的日渐变化的性格心理,同时潜在地影响着城市的世俗进程以及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face] 在今日中国,还有什么能比广告更具煸情力?人们通过广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想像审美和期待。广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购物指南,广告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市民”的世界,它在推销商品的同时,也在推销有关市民的欲望,利益,期待,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朦胧着的政治文化要求,并且大言不惭地给出种种承诺,“乌托邦”在此重新复活(当然已经是非精神化了)。 伦理的光荣复活 今日城市正生活在这样一种道德失控的危险之中,除了利益,人们已经不知道该怎样确立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金钱使兄弟翻脸,狭窄的居住空间不断激发着居住者相互争吵的动机,老父母被遗弃街头已属惯见,除了一些新闻媒介因其职业的需要尚在那里喋喋不休地主持着正义,市民中间已经很少为之动心。人人都忙于自己的生计,迈着大步向小康社会前进,厮杀激烈的现代社会再一次把“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之类的古老格言悬挂在人们的居室中间。 与此同时,广告商却在那里默默思考(当然是为了推销产品),并且不失时机地引进了伦理主题。 传统文化开始成为商品的前驱,一场广告大战就此打响,西装革履的翩翩少年成了今日的“游子”,农家妇女开始推演“慈母”角色,泗泪滂沱地拥抱着远方归来的儿子(它使我们温情地回忆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当然,“衣锦还乡”的游子不会忘记紧接着献上随身带来的洗衣机或者胃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洋人对中华美德当然称羡不已,深谙民族文化心理的广告代理人,毫不犹豫地让未过门的媳妇为至爱亲朋冲上一杯雀巢咖啡,“共享天伦之乐”。 广告复活了传统伦理的美丽与温情,广告复活了往日的伦理光荣,一种亲情之爱覆盖了丑陋不堪的今日城市,它唤起人们潜在的道德憧憬,一个伦理乌托邦正在广告制作人手中诞生。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6 19:52:1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4-1-6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自然来 今日城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假象,它貌似公正,为每一个市民许下了致富的承诺。传播媒介或者街谈巷议,讨论最多的已经不再是社会需要不需要雷锋,而是如何跻身于百万富翁的行列,各种版本的发迹故事通过公开或者非公开的渠道加紧向市民抛售。 人们为一种假象所蒙蔽(在此广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眼花缭乱的“成功人士”使他们产生一种财富唾手可得的感觉。他们浑然忘却商业竞争的残酷与激烈,忘记赚钱所必具的坚忍,毅力,吃苦耐劳以及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等等,等等。他们同时也忘记了自己尚处在一个不公平竞争的“初级阶段”,是的,只有他们亲自“下海”,才会知道资金和关系的重要(这对于平民阶层是多么的遥远),才会更深刻地意识到,在今天,权力转化为资本是多么地迅捷和方便。 命运把一般的平民远远抛出了致富的行列之外,而广告商却慷慨地把“机会”留给了平民,“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们忘记了 X。O(敢问津吗?),却记住了这句广告词。今天留给市民的,是一种有关“机会”的浪漫想像,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它多少呈现出传统等级循序崩溃后的社会松动迹象。只要耐心,“好事自然来”,人们揣着这份想像投入生活。他们小心翼翼地做些小本投机(比如炒股票),也会勒紧裤带好好过日子(习惯了),他们会说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哪天,“好事自然来”,命运之神向钱包干瘪的市民露出机会的微笑。他们把不平和愤懑(当然也有嫉妒)暂时收起,而做广告中说的“好事自然来”的美梦,以慰藉自己这长长的贫乏的日子。 在“大款”们揣着大面额支票奔向21世纪的时候,今日城市的市民们却在“人头马”的祝福中期望着明日的富有,等待着“好事自然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6 13:26:24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6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间,广告占了诸多新文化中的头角,并不是其艺术性,而是其普遍性、大众性、覆盖性,大人、小孩都可以说出几句人人熟知的广告词。 “命运把一般的平民远远抛出了致富的行列之外,而广告商却慷慨地把“机会”留给了平民,“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人们忘记了 X。O(敢问津吗?),却记住了这句广告词。今天留给市民的,是一种有关“机会”的浪漫想像,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它多少呈现出传统等级循序崩溃后的社会松动迹象。只要耐心,“好事自然来”,人们揣着这份想像投入生活。他们小心翼翼地做些小本投机(比如炒股票),也会勒紧裤带好好过日子(习惯了),他们会说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定哪天,“好事自然来”,命运之神向钱包干瘪的市民露出机会的微笑。他们把不平和愤懑(当然也有嫉妒)暂时收起,而做广告中说的“好事自然来”的美梦,以慰藉自己这长长的贫乏的日子。 在“大款”们揣着大面额支票奔向21世纪的时候,今日城市的市民们却在“人头马”的祝福中期望着明日的富有,等待着“好事自然来”。” 很精彩的一篇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04-1-6 18: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没完呢,继续~~~~ 名流和身份 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命名”权,一个人在其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便被大致规定了他今后的命运。在国家的严厉控制中,人的“身份”曾经是被规定的。“出身”(阶级划分)规定了人的基本“身份”,然后依次从国家手里领取各自的“身份证”:工人,农民,干部。。。。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生活。严格的“档案”制度使得人们小心翼翼地避免“犯错误”,任何一个“污点”都有可能导致永世不得翻身。一个人只有通过入党,提干,成为政治精英,方能进入等级。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关系的确立,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当然是非政治精英)则在其经济实力的盅惑下,突发奇想地要求着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体业主的形象(常常同鱼腥昧联系一起)。 一家精品商家适时地打出自己的广告:“叩开名流之门,共度锦绣人生” 在中国,所谓“社会名流”,永远是“国家名流”。他们通常由各类政要,民主党派,艺术家。。。。。等等组成,一个人倘要成为“名流”,不仅需要某方面的才能,还意味着他必须得到国家的正式“命名”。“民间”事实上已经演绎为政治化的“地下”概念。一个优秀的“地下”诗人或歌手,便命中注定永远成为不了国家“名流”。 然而今天,“名流”的概念已经产生变化,社会正阴谋策划从国家手里夺取“命名”权,于是广告适时地向公众作出媚态。在这个物品世界中,“包装”成为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至高权威。“美女”可以包装,”歌星“可以包装,那么”名流“又为何不能包装?在这”名流“的庸俗文化释义中,我们却可以感觉到一个要求改变自己的”集体幻想“正在悄悄形成。 我注意到这样一条家具广告:”XXX豪华傢俬是你身份的标志。”这种要求改变自己的“集体幻想”在此同样顽强地传递出来,人们开始谋求从国家手里收回自己“身份”的命名权。 广告消解了国家政治的控制,也抹去了革命和精神的诱惑。我们看到市场正在解构政治的等级秩序,但是同时它也在制造着自己的社会等级,并以“名流”诱惑着人的消费。 待续~~~
发表于 2004-1-6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经典的人性批判!
 楼主| 发表于 2004-1-6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领故事 对于今天的城市来说,“成功人士”的象征是奥迪轿车和花园别墅(“罗马花园---------成功人士的象征”)。他们不再奢望仕途,而“干部”(当然是“小干部”)则日益同契诃夫笔下的小公务员形象联系在一起。城市开始“势利”起来,曾经受人尊崇的职业:教师,作家,科学工作者,编辑。。。。。因为收入的寒伧,而日渐冷落。“大款”正在成为今日“名流”,人们津津乐道着他们发家的各种通俗化版本。 人们更多(更实际)向往的是一份稳定且受人尊重的职业以及丰厚的报酬,比如当厂长,经理,各类外资或合资公司的白领职员。。。。于是,广告适时地为公众纺织了一个“白领”的故事。 在今日的广告中,白领男士频频“出镜”。他们通常架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它使人想起了大学文凭,知识再度散发出魅力),衣着考究(西服笔挺),领带打得绝对合乎国际标准,皮鞋总是擦得一尘不染。他们举止文雅,谈吐得体,随身总有一只密码箱,里面放着各种表格,协议书,合同订单。 他们有时在豪华餐厅聚会(闪过某酒楼的形象介绍),喝啤酒或者香槟(不喝白酒)。休闲的时候,他们喜欢端起一杯咖啡,回味无穷长叹一声:“我好像又回到了欧洲”,顺便显示了他们的留学经历。 他们居室宽敞,客厅里通常有一架什么牌的钢琴(高雅)。妻子美丽多情,一望而知爱过良好教育,但是又有着传统妇女的贤惠美德。她们整天在家里忙碌(不工作),为丈夫做汉堡包或者牛排(顺便向我们展示“大江”的商标)。她们常常提起丈夫的臭袜子,向我们作着娇态撩人的鬼脸(当然,同时闪过“爱妻”型洗衣机)。男人的梦想在此成真,美丽与贤惠,教养与勤劳终于融为一体。 在这个幸福的家庭中,当然有一个同样可爱的男孩或者女孩,他们聪明,活泼,健壮,并且天真地说:“我学习体育都得第一,全靠妈咪给我喝。。。。。”男人在此再也没有家室之忧。(难怪我学习老不得第一,原来小时候我们只喜欢喝白开水) 对于今天的城市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具诱惑力?一个中产阶级的故事正在这个城市中缓缓形成。
 楼主| 发表于 2004-1-6 1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续一篇: 广告与后现代 当知识分子还在学院中热烈讨论“后现代主义“,并翻制成种种通俗化版本向市场积极兜售的时候,社会早已对“神圣”嗤之以鼻。他们感到痛苦的不是“解构”,而是无物可解。商人们已经蜂拥而至,纷纷要求“分一杯羹”。在韶山冲毛家湾,一家饭店高挂着毛泽东当年回乡的照片,不过此时人们想起的,已经不是“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而是主席生前爱吃的红烧肉。 在商家们对”神圣“实施肢解,并肩扛手提将其弄回家改做老字号的幌子的时候,广告不甘人后,利用了媒体优势,加入了这“解构”的平庸之役。于是在“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优美旋律中,我们看到了“红太阳牛肉干”的巨幅广告。 在人们嚼着“红太阳牛肉干”的时候,“滑稽”成为最成功的解构主义者,它对“神圣”嘻皮笑脸,然后轻蔑地大喝一声:怎样都行! 知识分子成了真正后到的“庖丁”,在他们赶到屠宰场时已空无一物。 广告记录了市民跳动的欲望,情绪,价值观念。甚至可以说,它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它利用媒体的大面积覆盖,悄悄控制和鼓励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当然,它也同时给出一种平庸的文化取向。 节选抄录完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6 19:50:47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6 2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白领故事”一节,莞尔:) 俺家刚供的房子广告是这样说嘀: 某某苑,专为161位高尚人士而设计。。。云云。 俺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3 20:42 , Processed in 0.0441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