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49|回复: 2

廿世紀小提琴協奏曲--流派名曲篇 李毅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6 22: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廿世紀小提琴協奏曲--流派名曲篇 李毅超 「協奏曲」是什麼﹖在十七世紀時是指大大小小演奏力量聚集在一起。到十七世紀末,器樂協奏曲以獨立的形式出現,很快就發展成一種以精湛技巧樂器主奏的音樂。在古典時期小提琴協奏曲的發展速度遠不如鍵盤樂器。但是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將扭轉這種趨勢,也為十九世紀作曲家帶來全新的靈感。十九世紀小提琴協奏曲興盛一時,從史博、孟德爾頌、舒曼、布魯赫……,等偉大作曲家配合當代小提琴大師將傳統完全鞏固。到了二十世紀初這種傳統慢慢的式微,許多新派的作曲家似乎避免碰觸這種傳統。雖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小提琴協奏曲的寫作又引起作曲家們的興趣,但是願意投身嚐試演奏新作品的小提琴家確不多,所以1980年之後,幾乎沒什麼小提琴協奏曲誕生。二十世紀也將結束,讓我們回顧這百年小提琴協奏曲的紀錄。 德奧派 它們是浪漫主義的掌門人,所以二十世紀的新作品仍脫離不了傳統的氣息。著名的作曲家:理察‧史特勞斯、荀白克、普菲茲納(Pfitizner)和雷格的作品就是傳統小提琴協奏曲的典型。但亨德密特走向新古典主義,1939年的作品音樂的內容雖然是現代式,但是精神上是古典大協奏曲的再復活。曲中長大的裝飾奏使人追往思舊,讓大家回顧前一世紀的交響協奏曲。 但是貝爾格和Henze卻努力向前走。貝爾格1935年的作品,雖然採用巴哈聖詠合唱和科隆登地方民謠為素材,但結構上完全以十二音列為主體,為一種全新的嚐試。Henze這位社會主義前衛型作曲家,在1947年的作品可說是試驗性的作品,完全以序列音樂為基礎,並不是一首易欣賞的樂曲。到了1971年Henze又大發奇想,他希望在介於音樂和歌劇之間編寫一首小提琴,但是完全沒有成功,也將德奧小提琴樂派劃下一個小句點。 俄羅斯派 俄羅斯作曲家主宰了二十世紀前半部的樂壇。雖然老前輩柴可夫斯基、葛拉祖諾夫和西歐的風格關係密切,但是二十世紀初俄國音樂的民族風格卻大放異彩。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史特拉汶斯基在小提琴家奧爾和克萊斯勒的協助下,1931年完成「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華麗的作品,但不見有任何風格或手法的突破。倒是不曾接受小提琴正規教育的普羅高菲夫,居然寫了兩闕曠世傑作。這兩首作品曲風迥異,一首是急進尖刻、機智魅人,是精確且簡短的作品,另一首卻是情調溫柔、充滿慰藉的作品。但是普羅高菲夫卻抓住「古典路線」、「現代傾向」、「展技」、「抒情」的要素,結結實實的應用在其中。 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兩首協奏曲,要是沒有西格提和海飛茲大力的演奏提倡,成功的速度也不會如此的快。對比之下,卡巴列夫斯夫、哈察都量、蕭士塔高維契的俄國民族色彩,在作品中比重極大。他們的結構都趨向含蓄,但是卻有很熱鬧的結尾。1960年後,卡拉耶夫和許尼特克(Schnittke)創作無調性和自然音階法混合的小提琴協奏曲,可惜近代小提琴家少有碰觸這些未來的傑作。 法國、北歐派 他們本來就不是小提琴作品出產的主流國。從巴洛克時代法國作曲家對小提琴協奏曲的創作非常的晚,在十九世紀只有聖桑的作品做為點綴。到了二十世紀前期,回首一望,只有米堯對小提琴協奏曲做出了一些貢獻。米堯也同樣以「四季」來為他的作品命名。而且他的作品比維瓦第的四季更加多彩多姿。不過這四首作品的編制都不大,偏向室內樂組合的型式。到1950至1980年代之間,杜第列(H. Dutilleux)、法朗塞(J. Francaix)和周立偉(A. Jolivet)等法國作品曲家,也譜了一些小提琴協奏曲作品可惜都未能引起樂壇的任何反應。 西貝流士、尼爾森和拉森(L-E Larsson)三個作曲家,似乎就把北歐當代小提琴協奏曲的故事說完全。北歐作曲家的作品都以民族性為根基,完全不屬於任何一個樂派。這三首作品也追隨著這個特性,但是小提琴作品基本的要素:充分發揮樂器能力和華麗演奏效果,他們也沒有忘記。基本上,這三首小提琴協奏曲都算上乘之作,但他們的起源有時真令人匪夷所思。 英國、美國派 這個古典音樂作曲小國,在巴洛克時代吸收了許多義大利和法國風格,韓德爾的移居及大協奏曲創作,並未替英國壯大作曲家的傳統。古典與浪漫時期英國人,似乎繳了一張白卷,但是艾爾加在二十世紀初的1910年「b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大大的為英國爭一口氣,是一首不折不扣的佳作。這首作品不華麗卻有很豐厚的旋律,與沈重的和弦,形式上極為堅固。隨後戴流士、布瑞頓、哈蒂(H. Harty)、佛漢‧威廉士與巴克斯(A. Bax)前仆後繼地投入小提琴協奏曲,雖然不能說曲目傑作,但是總算為英國音樂創作史寫下美好的一頁。 這個新興國家實在沒什麼古典音樂創作的傳統,要提起小提琴協奏曲,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起巴伯的作品。本世紀初的美國使用德奧浪漫派舊傳統加上國內爵士的風格,發展自己「美國式的新古典主義」,但是並非很成功。巴伯就偏離這個路線,寫出大家認為曲調生硬、不協調、精湛技巧的傑作。之後,因戰亂而來的歐洲移民,布洛赫(E. Bloch)、康果爾德(E. Kongold)和雷內克(C. Reinecke),為這個國度譜下水準不差的小提琴協奏曲。但是小提琴協奏曲有未來嗎﹖ 誰殺了當代音樂 說真的,從傳統而言,協奏曲是為當代演奏名家所創作的例子不少,而為當代演奏名家捧起來的例子更多。但是今天演奏家從學院派刻板的教育,之後為了參加各種大大小小的比賽。為了唱片公司迎合市場口味所眾的演奏合約,誰還有心力去配合作曲家天馬行空的為理想,為創新樂器技法去拉一首你未知的作品。誰扼殺了現代的小提琴協奏曲﹖與其說是唱片公司或是音樂學院,還不如說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下,我們這一群只聽「好聽」小提琴協奏曲的樂迷們。 
发表于 2010-11-23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十多年前写的文章 谢谢挖出来 多指教

发表于 2011-2-14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去看过了,还不错哦,听说天天家教网信誉很不错的呢 天天家教网http://www.dayjj.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11-22 23:50 , Processed in 0.0345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