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2 2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劳力士的故事与历史4
SeaDweller 海使型
1971 年开发完成的 Sea-Dweller Ref.1665 装配了 Caliber 1570 机芯,和 Submariner 最大的差别当然是它搭配了劳力士所研发的突破性技术:氦气排出阀,防水性能也达到 610 公尺。氦气排放阀门的发明对潜水表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一般的潜水活动(又可称为水肺潜水),潜水者沉潜至水面下活动所背负的压缩空气成份与自然空气相同,其中有 1/5 的氧气,和 4/5 的氮气 (N2)。气瓶中的氮气,在高压下氮分子会融入神经细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麻醉性。大约停留于水中 30 公尺的压力一个小时后,人体就会开始产生所谓「氮醉」的麻痹现象。但若使用纯氧潜水在 30 公尺水深的压力下,停留一个小时以上时,也会引发人类脑部的氧中毒。所以当潜水者在深海中需要停留相当长的时间时,就必须以氦气取代氮气,依适当的比例使用氦-氧混合气体潜水,称之为氦氧潜水。然而氦分子的体积非常小,甚至小于水分子好几倍,所以在使用氦-氧混合气体的环境时,即便水份不渗入表中,氦气也有可能在外界的高压下进入手表内。这种情形,即使是防水性再强的专业潜水用表,也都无法避免。特别在使用「转移舱─母舱」(PTC─DDC) 的饱和潜水作业(潜水舱机械潜水)时,氦气侵入手表的机率更高。在深海中,氦气因外界高压进入表壳内,此气体流动的过程,会使得表内压力相同于外界高压。相反的,一旦潜水人员上升,将形成表壳内部压力大于外界。1966 年日本就曾发生潜水人员在 350 公尺行深海机械潜水作业,并配带 300 公尺防水潜水表时,因上升过程的压力变化,而使表壳爆开。自此,各品牌潜水表的开发,才开始重视排除氦气的重要性。
1971年劳力士领先全球,最先开发出具备排氦气阀,并防水 610 公尺(2000 英呎)的 Sea-Dweller。当表壳内气压力大于外侧时,会自动将阀门顶开,而排出气体,同时又能保持防水性。而为了深海压力的考量,Sea-Dweller 并未采取和 Submariner 一样的日期放大窗。同样在 80 年代后才登场的 Ref.16660,采用和 Submariner Ref.16800 同样的 Caliber 3035 机芯,镜面则改换为蓝宝石水晶玻璃,而防水性能也进化到 1220 公尺,而可旋转表圈部分更加装了弹簧以防止意外逆向旋转。在劳力士针对潜水表性能和可靠性所进行的无止境追求里,Sea-Dweller 可以说是达到完全专业,集合制表工艺的大全,堪称潜水表的终极之作。
劳力士 Yacht-Master 游艇名士型
1992 年面市的 Yacht Master 是劳力士针对游艇运动推出的另一系列运动表款,现行的 Ref.16622 又称为 Yacht-Master Rolesium,由于其表圈和面盘都采用白金材质制成,呈现简洁高贵的气质,搭配出游艇运动的贵族气息,可说是最贵气的劳力士运动表。Yacht-Master Ref.16622 的面盘配置,无论是奔驰指标、柱状和圆点的时刻标记和日期放大镜都和 Explorer II 16570 一样,不同的是,为了顾及驾驶游艇时的易辨识性和可操作性,它配备了具备大型立体阿拉伯数字的双向计时表圈。此外,除了表准尺寸的男装表款外,Yacht-Master 还生产有中型和小型的女装表款,因此相当适合选为男女对表的形式选购之用。
劳力士Rolex GMT-Master II 格林威治型 II
1954 年的 Basel 表展,无论对劳力士公司或是世界表坛来说都是个值得志念的时刻。这一年,劳力士公司在表展上一举展示了专为运动家设计的 Explorer、潜水员的 Submariner 以及一般消费者的 Turn-0-Graph,一举将菜单 (Utility Watch) 的观念转化为真正的具体形象,并引领了整个表界的风骚趋势。这项成就固然是劳力士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当年劳力士的公共关系主管、本身就是多项运动热爱者的 Rene-Paul Jeanneret 其实也在概念的成型和塑造上贡献良多。也正由于劳力士在菜单的设计和制造上明显领先,吸引了当时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泛美航空( Pan-Am) 的高度兴趣,希望能设计出一款专为他们穿梭各个时区之间的机师所设计的实用手表。泛美航空和 Rene-Paul Jeanneret 接洽后,两家各自在市场上称霸的公司相互合作,结果促成了同样著名的 GMT Master。
泛美航空方面派出了本身也是二次世界空战英雄的著名机长 Frederick Libby 来提供技术上的咨询,而 Jeanneret 则构思了在表圈上加上一个可旋转的二十四小时表圈,并在面盘上多加一个指标来指示第二地时间的构想。技术上,劳力士选用了编号 6202、搭载 1030 机芯 的 Turn-O-Graph 来作为改装的根据,加上24小时指示的齿轮和新的日期盘后,一只编号 1065 的全新机芯诞生了。除了标有二十四小时标记的塑料双色可旋转第二时区外圈外,编号 6542 的第一代 GMT Master 外表和 Turn-O-Graph 及 Submariner 相当近似,也同样尚未配有表冠护肩(Crown Protecting Shoulders)。不过,值得注意的是:Ref. 6542的第一代 GMT Master 是第一只搭配有日期窗放大镜( Cyclops) 的 Rolex 表款。1956 年,GMT Master 的第二时区外圈则由塑料材质改换成日后沿用的金属材质。GMT Master 成为泛美航空的官方指定时计,公司配发一只 GMT Master 给每一位高阶主管、机师和领航员。
1960 年起,GMT Master 改款为 Ref.1675,并开始搭配有表冠护肩,面盘上的 GMT 指标也变大许多,和现行的表款已经相当类似。Ref.1675 的面盘上也印计着现行表款所采行的 Superlative Chronometer Officially Certified 记号,和 Ref.6542 的Officially Certified Chronometer 不同,主要是采用的是 Caliber 1565,此一机芯配备 Micro Stella 无卡度游丝 (Free Sprung Balance),准确度更加精进许多。Ref.1675 不但受到泛美航空以及其它为数更多的民用飞机机师的喜爱,在一般消费者群中更大受欢迎,畅销近二十年,可说是劳力士最畅销的表款之一。
GMT Master 不但深受民航界的信赖,军方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战斗飞行员也纷纷佩戴。NASA 在 1940 和 50 年代开始了一连串向飞行速度和高度的试验和挑战,终于在1967 年由 North American X15 试验机创下了 4,534 mph (7,269 kph) 或是 6.72 马赫的世界纪录,今日依旧无人能破。X15 的创纪录驾驶 Pete Knight 配戴的便是G MT Master,他赞赏 GMT Master 在离地 45,000 英呎的高空上, 承受激烈的操作和 3.5 G以上的离心力,却依旧运作正常而且维持着天文台表的精准水准。Pete Knight 选择佩戴 GMT Master 的理由并非无迹可寻:他所隶属的艾德华空军基地 (Edwards Air Force Base) 向来英雄辈出,在 1947 年驾驶 Bell X-1 飞机打破音速障碍 (Sound Barrier) 的 Chuck Yeager 所配戴的就是已经陪他一起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争战多年的劳力士的 Oyster 手表。
1976 年 GMT 再度改良,推出具备停秒性能的改良款;1980 年,GMT Master 改款为 Ref. 16750,增加了日期快调功能。之后, GMT Master 再度改款为 Ref.16700,镜面也进化为蓝宝石水晶玻璃。1983 年,劳力士推出全新进化、编号 Ref. 16710 的现行版款式 GMT Master II,搭配具备 GMT 时针可以独立运作、整点快调性能的 Calibre 3085 机芯,由于二十四小时表圈和 GMT 指针均可双向旋转,让 GMT Master 具备显示三地时间的进化性能。而由 GMT Master 这样坚持经典设计,但不断循序渐进、与时进化的持续改良过程不难发现,正是这样的制表文化让劳力士维持了不坠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恒久的热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