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岛六弦聊斋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38|回复: 3

怎么不能回复呢?先贴在这里,“RE:这几天的感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 01: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也谈谈我的一点浅薄见解。   首先,要乐器还是要音乐。耶佩斯说:“应该把一切都想成音乐,而不要是吉他。”可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特别是包括我在内的这里的吉他爱好者们,多少还是会把吉他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将音乐的一切都与它联系。有的时候,我们就像叶登民先生讲的一样,高喊着“吉他,吉他!”,无所畏惧地练习有史以来每一首庞大的乐曲,每一个复杂的技巧;而另一些时候,我们却因为心目中吉他完美的形象和崇高的地位受到动摇而迷惘--尽管我们知道问题的真相,但是某种难以明言的感情还是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回避事实。   这种感情还表现在对细节的狂热:我们会研究六孔弦桥和十二孔弦桥不同压力对音色的影响,可是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只有7%,我们弱音和鼓音时的压力已远大与此;我们会研究实音调弦与泛音调弦导致的音高差别,可这里的误差最大只有3个音分,不及柔弦时音差的一个零头;我们还会研究指甲的修剪方式,其实不同的指甲形状大多数时候影响的是演奏者手的主观触感而并非音色。(关于指甲的问题下文还要提及)   可是,吉他就是吉他呀!它有美妙,也必然有不足。吉他诞生的原因是音乐,它的最终归宿还是音乐。让吉他成为绝美的是它的灵魂而不是形体,索尔的吉他早已化为生命大地上平凡的灰尘,而他的《月光》仍然是音乐海洋中欢跃的浪花。吉他本是创造音乐的工具,是什么让它反成了音乐的枷锁?我们每个人都要反思,我们手中的吉他到底是什么,到底用它做什么,到底应该关注些什么?当我们为攻克了《恰空》中那个艰难的和弦而兴奋不已的时候,当我们流水一般顺畅地弹出《大霍塔》的那段装饰音的时候,我们到底对这些音乐了解多少?我们知道巴赫,但知道他所处的以基督教信仰和封建上流贵族为两大元素的音乐社会吗?知道他的音乐理念以及他复调结构的核心吗?能够试着把他的十二平均律钢琴练习曲或者那为数众多的康塔塔改编到吉他上来吗?能够横向理解巴洛克时代各国的艺术,以及纵向理解德国以他为前导以瓦格纳为典型的古典音乐系统吗?还有塔雷加,还有巴利奥斯,罗得里格,庞赛,还有帕格尼尼……,他们都留下了不朽的作品,可在我们的“熟练”、“悠扬”的吉他声中,他们似乎真的腐朽了,消失了。我们不过是一群智力未开的孩子,为手中的玩具发出声音而欢呼,没有音乐思想的吉他,我们就这样乐此不疲。   其次,音乐的教育。且不说应试教育下音乐课本来就注定是文化课的附属品,且不说基层音乐师资力量的匮乏,仅看看我们培养音乐教师的教育现状吧!由普通师范代替专业的音乐院校,生源是文化课不够格被迫改学音乐的学生,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大量的欣赏和评论,缺少对音乐的社会背景的研究,最重要的,关于音乐教育对人的影响,竟然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千年前文王、孔子的见解呢?百年前蔡元培、陶行知的论述呢?现而今国内竟然只有中音、上音有系统的音乐理论课程和音乐理论研究,最先进的神经音乐模型竟然是中科院物理所与协和医大研究的。这样的音乐教育能培养出怎样的音乐教师?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怎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将会再成为教师吗?当我们优秀的教师成为可遇不可求,甚至求之而不得的“稀缺”,当音乐教师普遍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贡献缺乏认可,这社会该怎么办?培根说:“缺少音乐的人愚蠢,缺少音乐的社会浮躁。”我们的社会是因缺少音乐而浮躁,因浮躁而更加缺少音乐,恶性循环。我们等待供求关系影响价值规律,还是等待矛盾的双方斗争转化?或者,我们更愿意拿出一点时间,静下心来看看书,听听唱片,真正思考思考,然后给自己的孩子讲一个亨德里克·房龙式的“音乐的故事”?   倒是让人想起另外一个狂热,成群成群的父母们强迫子女学乐器,流行病似的,尤其是钢琴和小提琴,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强摁头喝水。一时间孩子哭,大人骂,每天晚上小区里大小乐器杀猪宰羊的声音不绝于耳,令人夜不能寐。其本质还是缺乏对音乐本质的认识,反而让小孩产生对音乐的反感和恐惧,也算是整个社会音乐教育水平低在另一方面的反映。   最后,关于乐器的特性。不可否认,钢琴的内部机械结构相当完美,但是说键盘完美就不一定。以手风琴为例,键盘式的相当好,键钮式(巴扬)无疑更出色。键盘的作用是一个形象化的大音列,一个键一个音高低顺序排列,方便人们理解音的高低,当人的抽象能力和对乐器的熟悉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没有太大用途,反而是吉他这类乐器的设计更便于复杂和弦演奏。而音色,众所周知是由泛音数和泛音频分布决定的,泛音多则醇,泛音少则清;低频泛音多(或者能量大)则柔和厚实,高频泛音多(或者能量大)则硬脆尖锐。钢琴平均约有16个泛音,单簧管9个,长笛5个,吉他没有记载,应该在11-12个,大家可以自己比较一下。   再说专门说说吉他的音色。泛音数由乐器的发声结构决定,指甲型改变不了吉他的物理性质,故而对泛音数没有作用。那就只有泛音频,指甲无论何型,对弦都是硬接触,作用时间短,高频能量表现明显,音色“清亮”一点;指肉对弦则是软接触,作用时间长,低频能量表现明显,音色“柔暗”一点,两者区别很小,人耳不会很容易听出。我们平常听到的指甲弹法和指肉弹法的不同其实是因为软的指肉发力后会有形变,不能及时离开弦,阻碍了琴弦的震动,吸收了部分高频泛音的能量(为什么吸收高频比较明显,原因复杂,属物理学范围,此处不论),使得高频泛音减弱甚至丧失,于是泛音数相对减少,从而音色不如指甲弹法丰满。如果指肉弹法能改进这点,音色就能够改善,对此据说耶佩斯曾经提出过通过训练使指尖的肌肉能够瞬间绷紧,从而获得硬度;而索尔的时代则有人认为,适当长些茧子会有帮助。这两者都有待考证,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探索。   先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1:42:58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22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Mcmillan兄對音樂的理解很執著 我想m兄把握到了音樂的核心了 如果我們不僅把問題停留在音樂 我們將他推置於整個藝術的話 會有令人不知要同意還是反對的想法 德國當代哲學家Heidegger曾經對藝術(Art)提出過 藝術並不存在於藝術作品之中 甚至不存在在繪畫 音樂 建築....等作品之中 這聽來似乎相當矛盾 其實他已經注意到了藝術的真正本質部分不在於個別事物 但是我認為大多數學習藝術創作的人 包含藝術家並不同意 也可能是不能領會 只有那些已經頓悟了藝術本質並將之提昇於精神層次的藝術者會同意 海德格所指的藝術並非指稱其個別性而是本質內容的部分 然而本質內容的部分不是初中級的藝術學習者能夠洞澈出來的 他的學生Gadamer在此點上繼承了他的論點 若是把這些理論敘述出來怕是很少人壽的了長篇大論的 祇能簡短說說 他們同黑格爾一樣把藝術的最高層次賦給了詩 黑格爾還區分; 第二是音樂 其次是繪畫...4....5...... 建築則是最後的 因為他們按照使用介入的物質性的多少來排列 越不需要依附靠物質性的領域就層次越高 感覺上 這種方法已經把藝術至於理解的層次了 為康德來看的話還要推至於判斷的層面 也就是審美判斷 如果按照現代科技整合的情況與當代哲學的發展 我們不能說哪個層面最高而另一層面最低 而是各領域還有層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了 例如物理學被認為是科學的最基礎層面 透過物理學的例外無法解決的部分透過化學反而能解釋 因為有更大的化學單位 化學無法解釋的部分由生物學解釋 因為有生物單位存在 而後延伸至動物學 .............等 人文在這些的基礎上整合了以上這些諸學科 人文之中有心理學 社會學又擴大了範圍研究群體的心理 而後產生更高層面的整合學科 經濟教育宗教哲學藝術..... 但是是什麼學科支撐了這些高層次的學科呢/ 是物理學 若是沒有物理學其他學科也難以今天這種模式顯現 另外古代的學科也是類似的發展 其成果造成了當時的自然學家 例如亞里斯多德 後來學科要求更精細而後學科分裂 但是今日又造成反璞歸真科技整合了 由下而上延伸 由上而下整合 這就是科技整合 現在我們回到我們的問題 音樂 甚至縮小到吉他 我想說的是; 科技整合創造了更多的交流與刺激 若是某一學門閉門造車沒有考慮到更多元的影響 勢必會影響其發展了 例如吉他這門領域由於自成一個完整系統 他有完整的音樂史 而這是其他樂器不能相之比尼的 他的樂器特性有如小型管絃樂團不需要依附其他樂器 這點大概也同撥絃與敲擊樂器一樣是最早的樂器源流 曾經兩次的末落 其實吉他就有其優勢與劣勢 各種細節我想大家可能都提過了 或許也很清楚 不再贅述 流行音樂 電吉他或流行吉他已經與科技結合了 這事實是無法否認的 他也是一種領域的結合刺激與交錯 樂器的製作原始的部分大概只有向吉他或類似的樂器才堅持越少的介入手段 但是我認為這種情況還是會流傳下來的 不過以怎樣的方式要看當時人怎麼做了 這牽涉到當時代的人的經驗理解判斷 音樂需要傳遞因此需要有經驗的要素 就是感官性 音樂需要提昇 所以需要理解性 音樂需要欣賞與能被流傳 所以需要判斷性 我認為能夠在越多面發展的 就越能流傳久遠廣泛深透越沉越美 各樂器的確沒有什麼優劣 只有人對他的經驗理解判斷 而對他有怎樣的抉擇 即使是少數人仍然有效
发表于 2004-1-22 15: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抱歉這幾天回老家 上網用56k 而且很多人老友要拜訪 回覆晚了 請見諒
 楼主| 发表于 2004-2-2 0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GIS 兄何必如此客气,应该是我回复晚了才对,谢谢您的观点,十分精彩,希望我们能有对哲学和音乐(可能还有武学)的进一步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Archiver|吉他岛六弦聊斋 |人工智能

GMT+8, 2024-9-25 15:20 , Processed in 0.0392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