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ot 发表于 2012-4-9 16:23:00

马克先生和他的孩子

<p align="left"><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马克先生和他的孩子<br/>&nbsp;&nbsp;&nbsp;&nbsp;&nbsp; 马克先生也是一位吉他爱好者,弹民谣吉他,他决定让孩子从古典吉他学起。可能为了找一位老师他做了不少打听,因为我的教室外没有张贴宣传和广告,他通过别人介绍找到了我,并且很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我。<br/>&nbsp;&nbsp;&nbsp;&nbsp; 马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曾是白金汉宫仪仗队成员的上尉。因为喜欢中国,他在伦敦大学读书时就选择了中文专业,并于1986年到北京语言学院留学。之后在上海工作了7年,2002年马克结束了上海的工作,出于对中国的留恋,2003年和他的中国妻子到莫干山上租了两套房子。莫干山是他1999年第一次来到就深深喜爱的地方。他在山上开了一家名为“LODGE”的酒吧,以写作和酒吧经营为工作,用自己的方式在中国长期生活下去。曾有报道风趣地称他为“隐居”在莫干山上的英国上尉。<br/>&nbsp;&nbsp;&nbsp;&nbsp; 他第一次来到我的教室,给人的印象是高大和挺拔,言行举止平和舒缓,中文非常流利,他的孩子英文名叫Tristan,今年8岁,有意思的是他们似乎有某种约定,对“外”一致用汉语交流,而家人之间的对话则立刻“切换”到英语。<br/>&nbsp;&nbsp;&nbsp;&nbsp; Tristan一看就是活泼好动、体格健壮的孩子,属于“放养”的类型,现在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少,我一看到就喜欢上了他,他的外表几乎看不出带有黄种人的血统,金黄色的头发,蓝眼睛稍微一点凹陷,长长的睫毛向上翘着,白皮肤,圆脸,汉语略微带一点自己的口音。衣服有点脏,裤子的膝盖处缝补过,脸上还留着汗水的痕迹,这是他顽皮的迹象,这让我似乎又看到了自己童年时摸爬滚打的摸样。<br/>&nbsp;&nbsp;&nbsp;&nbsp;&nbsp; 马克先生带来的琴是一支不知名的中国的合板儿童琴,声音有点发闷,但手感和音准没有问题,我表示可以先用这把琴学习,以后再选择更好的。</font></p>
<p><font face="Verdana">&nbsp;&nbsp;&nbsp;&nbsp;&nbsp; 马克先生很快就走了,Tristan 大概拘束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开始放松下来,我们一边聊天一边上课,Tristan的身高和其他孩子差不多,持琴姿势从摇摆不定到初步成型也花了点时间,经过了几次起立、坐下、再调整持琴姿势后,我表示可以休息一下,待我转身喝水之后,孩子已经不见了——他为了不容易被我找到,整个人趴到了桌子底下。以后的每次课间休息,他都会和我捉迷藏,不过之后他知道我不愿意看到他弄脏衣服,不再趴到地上了,其实我很乐意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休息,只要他到时间时能够迅速就位,Tristan多数时候都做得很好。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对弹琴的各种“规矩”也很容易打破,一次两次三次,慢慢习惯成为自然,宝贵的是孩子的兴趣和乐感,只要具备这两点,其他都不是难题,事实上 Tristan的乐感很好,这和他钢琴专业的母亲和弹吉他的父亲有很大的关系,而且由于Tristan的活泼好动,他的动作很容易协调,几节课下来,我已经可以确定 Tristan只要按时上课,以后一定可以弹得很好。<br/>&nbsp;&nbsp;&nbsp;&nbsp; &nbsp;马克先生总是准时来接孩子,随后还要去接补习数学的女儿,多数时候他一个人住在山上,旅游淡季的时候埋头写作,作品以人文地理和散文、小说为主,他的“LODGE”酒吧成了外籍人尤其是英国人的聚集地,因此他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接孩子的空档除了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偶尔他也会提一些关于吉他的问题,他的手型很大,总是觉得吉他太小,但看得出对吉他非常喜欢,也许常在异国他乡,这件西洋乐器对他也是一份寄托。<br/>&nbsp;&nbsp; &nbsp;&nbsp; 我觉得,这么多年在中国,马克先生已经像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还和这个环境有所区别,Tristan的特点和我带过的所有孩子都不同,就像一棵完全自由生长的小树,几乎看不到修剪过的痕迹,相比之下,其他的孩子似乎在某个特定的模型里生长,小小的心里也在承受某种压力。但马克先生有时对Tristan所在的学校颇感无奈,有时他会抱歉地说,今天Tristan他们的体育课又被取消了,他的精力没地方去,估计吉他课上会顽皮…… 有时对学校一味地追求高学分觉得十分费解。我非常理解他的心情,我自己的孩子这两年几乎没时间弹琴了。我只有一个选择,要么让孩子弹琴,要不就只能读书,这种选择让人非常痛苦,可是你必须选择,我想这可能是马克先生在中国遇到的最让他难以适应的事情了,而今后可能会面临更多这类的问题。<br/>&nbsp;&nbsp;&nbsp;&nbsp; &nbsp;马克先生选择留在中国,选择我居住的小城,并且把他的孩子交给素不相识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都觉得这是让人欣慰的事,但是马克先生在作选择时一定也放弃了很多很多…… 因此我只能尽我所能,让孩子在宝贵的童年里用愉快的心情接受他父亲交给他的吉他。</font></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font>&nbsp;</p>

admin 发表于 2012-4-9 16:56:00

好文章!

Eliot 发表于 2012-4-9 17:18:00

方老师过奖了,谢谢加精。

adda 发表于 2012-4-9 18:09:00

马克先生这种老外都要感到困惑,人家说不定有退路,国人的孩子选择就更少了。好文章!提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和注意的问题。

liefchen 发表于 2012-4-9 18:24:00

不得不说在华的外籍人士相比在国外的大陆人士更懂得享受生活<br/>

Eliot 发表于 2012-4-9 18:3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dda</i>在2012-4-9 18:09:00的发言:</b><br/>马克先生这种老外都要感到困惑,人家说不定有退路,国人的孩子选择就更少了。好文章!提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和注意的问题。 </div>
<p>谢版主。似乎国内的学习环境(不论是音乐还是其他)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估计部分家长还是有共鸣的。</p>

eliphent 发表于 2012-4-9 21:47:00

好文章!

Cloud 发表于 2012-4-10 07:35: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iefchen</i>在2012-4-9 18:24:00的发言:</b><br/>
       
        不得不说在华的外籍人士相比在国外的大陆人士更懂得享受生活<br/>
       
</div><div class="quote">那是因为国人都把外籍人士当大爷一般供着</div><p></p>

liefchen 发表于 2012-4-10 07:4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loud</i>在2012-4-10 7:35:00的发言:</b><br/>
       
        <div class="quote">那是因为国人都把外籍人士当大爷一般供着</div>

       
</div> 不仅如此,还有大家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而这个态度来源于其成长的社会和家庭环境

葛路路 发表于 2012-4-10 09:49:00

<div>我小时候父母威胁我的用语就是:</div><div>不好好读书,就回家种地。</div><div><br/></div><div>国人的生存压力太大了
</div><div><br/></div><div>这对天朝的个人来说是不幸</div><div>但对整个国家来说又是大幸</div><div><br/></div><div><br/></div>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马克先生和他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