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a 发表于 2010-1-8 11:18:00

一个普通爱好者的思考

爱好吉他二十多年了,进而还喜欢上了古典音乐,精神生活非常充实。但最近老是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吉他学生不能坚持下去,放弃了?为什么有时精彩的音乐会或者吉他音乐活动会因为一场并不重要的应酬而放弃?一方面高水平的吉他音乐会(或者其他古典音乐会)门前门可罗雀,而另一方面,观察一些资深爱好者、从业者却能孜孜以求地一天拿7、8个小时练琴,或者一有空就去练琴、倾听、交流,而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从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这个问题要说开,可以上升到增进社会的吉他音乐氛围等等很多很高的层次。这里,我仅就一点展开。也就是吉他教师该不该还是学生的音乐老师?另外就一些具体的方法问题提出些建议希望坛子里的琴友热烈讨论,并呼吁以此为契机立刻拿出点实际行动来,为了自己深爱的吉他音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认为吉他老师首先应该是学生的音乐老师。你该如何吸引你的学生,难道是每天让他弹音阶、分解和弦?上来就是卡尔卡西练习曲,左手手型、右手手型?这一定很快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放弃。一定要多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美,吉他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会从心底里有练琴的动力,不需要家长、老师去督促。我听说一件事,感触颇深,一位年轻的吉他老师,一天至少练琴6个小时,少于这个时间他会非常难受,通宵练琴是常事儿,他的父母为了管住他不让他如此痴迷,不让他住在外面,一定要住在家里。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痴迷,是吉他音乐的美啊。他看过太多的演奏家、大师的演奏,欣赏过太多精彩的CD。在心底无时不引起共鸣,只要有空就会有去练琴的冲动。吉他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吉他音乐的历史,让他们欣赏各个时期吉他音乐特点、讲解为什么塞戈维亚为什么柔美,而布里姆又那么激情,要与学生共同欣赏视频和CD,随时讲解。甚至可以集中一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效果还会更好。这样在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有能力给学生像大师一样的示范,当然更好。试想,在一个小教室里,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最有魅力的音像材料,音量开得大大地,伴着你激情的讲解,旁征博引、对比示范,学生和家长如果不觉得美,那么他们可能真不是学习音乐的料了。当然,我想,上吉他音乐或者其他古典音乐的欣赏课,简繁可以看教师的需要,但一定要系统、严谨。不要认为出一个王雅梦、苏萌都是陈志老师一个人的功劳,他们在音乐学院要学习很多门其他方面的音乐课程,其他课时的总和甚或比陈老师的专业课程的课时还要多呢。有的学生年龄很小,练琴的专注力比较差,另外一种说法是还没开窍,但是你给他上了这些音乐课,等到他开窍后,那你给他讲卡尔卡西、讲维拉罗伯斯、哪怕是布劳威尔都会事半功倍。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好吉他音乐欣赏这把刀,不会误了你教学、学生练琴这个功的。哪怕是真的这些上过吉他音乐欣赏课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学习吉他,至少日后会多一个真正懂得吉他音乐美妙的琴友。
    最后希望坛子里的琴友、老师能多多互相交流,搞出一个、几个多媒体吉他音乐欣赏的提纲一类的东西来,并且不断丰富。

虞思雷1969 发表于 2010-1-10 00:56:00

顶一下.

偶的见解:参加一届有档次的比赛,胜学一年吉他.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近期我见识了.

admin 发表于 2010-1-10 22:43:00

就第一问题,吉他老师是不是该是学生的音乐老师。我认为吉他老师首先应该是音乐老师,其次才是教授学生用什么手段在吉他上实现音乐。仅仅教授学生弹奏方法而不告诉学生这些弹奏方法的目的,这样的老师显然是不称职的。
至于给孩子上欣赏课,这是个很好的想法,但是我觉得每一堂课都可以把它当成音乐欣赏课来上,这并不冲突。如果深入挖掘音乐的内涵、风格,那么就是简简单单的练习曲也可以上得非常生动。如果教师有时间给学生另外上欣赏课,那么我建议不要再讲解吉他曲,而应该多欣赏其他古典音乐。我已经见过太多吉他学生甚至是吉他老师除了听有限的吉他曲之外,几乎不听其他古典音乐的。这样的学生方法显然非常局限,我们学习吉他的最终目的是要进入古典音乐殿堂。说到这里,我回想起当时为什么把这个网站叫做吉他岛了,因为吉他始终是音乐海洋里的一座小岛而已,我们要从这个小岛放眼大海,畅游大海,这才是目的。

admin 发表于 2010-1-10 23:53:00

http://ec4.images-amazon.com/images/I/51aHQBM8PaL._AA500_.jpg

如果上音乐欣赏课,我推荐这本书,配有5张CD,每一首曲目都有详细的讲解。

musicark 发表于 2010-2-2 01:20:00

中国吉他世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非常体系化的。等到学术资源共享,教育资源透明的那天。不知道能不能够完成

admin 发表于 2010-2-2 01:21:00

以下是引用musicark在2010-2-2 1:20:16的发言:
中国吉他世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非常体系化的。等到学术资源共享,教育资源透明的那天。不知道能不能够完成

我有信心,而且这天不会太远。

adda 发表于 2010-2-3 21:38:00

呵呵。楼上的观点太乐观了。我觉得不可能。吉他毕竟是西方文化的东西。我们落后得太多了。只能先引进,但是还需要消化吸收。消化吸收就有个过程。太多的东西需要印证。同步翻译国外技术资料、请大师来国内交流,或许短时间内可行,长此以往,恐怕会饿肚子的。那时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做这些呢。另外,我觉得吉他音乐或者是古典音乐受众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做引进工作的人希望有读者、请大师来的人希望有听众,老师需要学生,而学生需要家长支持,家长又要在社会上说出“我孩子是学吉他的”而不脸红,这是个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君不见我们的各级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做着普及“高雅音乐”的事情,但门可罗雀的“高雅音乐会”还是比比皆是。我们的钢琴、小提琴也未必都做到“技术资料共享,教育资源透明”。做到这个只能说是一个美好愿望,一定能实现,但任重道远啊。当然,我钦佩为此而努力的兄弟们,有时恨不得自己也能帮上什么忙,但发现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摇旗呐喊,发出点噪音而已了。

虫儿飞 发表于 2010-2-18 23:11:00

1、教师的能力问题
2、教师的生存问题
3、家长们是否能了解自己的孩子,理智地面对学琴过程中大量而长期的投资及客观地评估孩子的兴趣、能力、学习效果

    最近读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非常喜欢,建议大家可以多读几遍。

    同意方老师的说法,“吉他老师首先应该是音乐老师”,而音乐老师应该有其自身的学识底蕴,并且具备“功夫在诗外”的教育智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光发热。

    春节放假,虽然与家人尽享天伦,却始终有一半魂魄感到居无定所,空虚无所依,回到爱乐环境里来,才好一些。

    感谢方老师,感谢大家,多年来一直共同呵护着小岛。

admin 发表于 2010-2-19 00:31:00

以下是引用虫儿飞在2010-2-18 23:10:57的发言:
1、教师的能力问题
2、教师的生存问题
3、家长们是否能了解自己的孩子,理智地面对学琴过程中大量而长期的投资及客观地评估孩子的兴趣、能力、学习效果

   最近读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非常喜欢,建议大家可以多读几遍。

   同意方老师的说法,“吉他老师首先应该是音乐老师”,而音乐老师应该有其自身的学识底蕴,并且具备“功夫在诗外”的教育智慧,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光发热。

   春节放假,虽然与家人尽享天伦,却始终有一半魂魄感到居无定所,空虚无所依,回到爱乐环境里来,才好一些。

   感谢方老师,感谢大家,多年来一直共同呵护着小岛。


好久不见虫儿飞了,最近还弹钢琴吗?

虫儿飞 发表于 2010-2-19 17:51:00

谢谢方老师的关心!
我还在弹,只是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弹好了。
不能给学生做象样点的示范,对这个职业简直无异于判了死刑。
音乐不是靠说就能够完全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对刚入门的学生来说,好的示范就更为重要。
内心很纠结,但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
艰难的探索中……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普通爱好者的思考